首页 > 儿科

婴儿疝气是什么引起的

| 1人回答 | 34次阅读

问题描述:
婴儿疝气是什么引起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婴儿疝气通常由腹壁肌肉发育不全或腹内压增高引起,常见类型有脐疝和腹股沟疝。脐疝多因脐环闭合延迟导致,腹股沟疝则与鞘状突未闭合有关。主要诱因包括早产、慢性咳嗽、便秘、哭闹等腹压增高行为。

1、腹壁发育不全

胎儿期腹壁肌肉层未完全闭合是先天性疝气的主因。脐部脐环延迟闭合形成脐疝,腹股沟区鞘状突未闭则导致腹股沟疝。这类疝气在早产儿中更常见,因组织发育成熟度不足。日常需避免腹部受压,多数脐疝在2岁前可自愈,若疝囊直径超过2厘米或出现嵌顿需就医。

2、腹内压增高

持续性哭闹、慢性咳嗽或便秘等行为会显著增加腹腔压力,促使肠管从薄弱处膨出。早产儿因腹肌更薄弱更易发生。家长应注意减少婴儿剧烈哭闹,哺乳后拍嗝防胀气,便秘时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

3、遗传因素

部分婴儿疝气存在家族聚集性,与结缔组织发育相关基因变异有关。这类患儿可能合并其他系统异常,如马方综合征患儿易发腹股沟疝。建议有家族史的家长在孕期加强超声监测,出生后定期检查腹股沟和脐部。

4、病理性因素

某些疾病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唐氏综合征会延缓腹壁发育。鞘状突未闭合并腹腔积液时可能形成交通性鞘膜积液。这类情况需治疗原发病,腹股沟疝嵌顿时可使用丁香罗勒油乳膏外敷缓解,无效时需手术修补。

5、外力因素

不当的腹部按压或使用束缚带可能诱发疝气。新生儿护理时应避免包裹过紧,更换尿布时勿提拉双腿。已发生疝气者可临时使用疝气带固定,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防止压迫导致肠管缺血。

日常护理需保持婴儿大便通畅,哺乳后竖抱拍背减少胀气。避免长时间剧烈哭闹,穿戴宽松衣物。若发现疝囊发硬、触痛或呕吐等嵌顿症状,须立即就医。多数小型脐疝会随生长自愈,腹股沟疝自愈概率较低,1岁后未愈者可考虑择期手术。术后应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复发。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幼儿急疹出疹几天出齐

幼儿急疹出疹通常在发热消退后1-2天内开始出现,皮疹一般在2-3天内出齐。皮疹多为玫瑰红色斑丘疹,直径2-5毫米,压之褪色,散在分布,多从躯干开始,逐渐蔓延至颈部和四肢,面部和手足较少见。皮疹通常不痒,无脱屑,持续1-2天后自行消退,不留色素沉着。幼儿急疹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儿无需特殊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为主。发热期间可适当给予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15mg/kg,每4-6小时一次或布洛芬混悬液10mg/kg,每6-8小时一次。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度包裹,多饮水,注意休息。皮疹期间无需特殊处理,避免搔抓,保持皮肤清洁即可。如出现高热惊厥、持续呕吐、精神萎靡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