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肿瘤科 > 肿瘤综合科

肝母细胞瘤的处理原则及治疗方案是什么

|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肝母细胞瘤的处理原则及治疗方案是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林包显
林包显 沧州市人民医院 主治医师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生物学特性了解的深入,及化疗和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肝母细胞瘤患者的长期存活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目前两年存活率已达到80%以上。手术完整的切除肿瘤仍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治疗原则是根治性切除肿瘤,确保肝功能的有效代偿达到治愈或者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率的目的。肝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案如下:第一,对于可以一期手术切除病例,通过进行肝脏肿瘤切除,术后化疗持续六到八个月。第二,对于不能一期手术切除的巨大肿瘤病例,可以术前化疗五到六个疗程,即四到六个月,肿瘤缩小进行延期手术切除。第三,对于肿瘤巨大弥漫至全肝或者侵犯严重无法手术切除的病例,应该积极准备实施原位肝移植。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穿刺后为什么做免疫组化

穿刺后做免疫组化是为了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辅助诊断和指导治疗。免疫组化通过检测特定蛋白表达,帮助区分肿瘤类型、判断良恶性、评估预后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1、明确诊断:免疫组化通过检测肿瘤细胞表面或内部的特定蛋白,帮助病理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变性质。例如,检测细胞角蛋白可辅助诊断上皮源性肿瘤,而波形蛋白则有助于间叶源性肿瘤的诊断。 2、区分类型:不同类型的肿瘤具有不同的蛋白表达谱。免疫组化可帮助区分肿瘤的具体类型,如乳腺癌中检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HER2的表达,有助于确定乳腺癌的分子分型。 3、判断良恶性:某些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例如,Ki-67的高表达提示细胞增殖活跃,可能与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不良相关。 4、评估预后:免疫组化结果可提供预后信息。例如,乳腺癌中HER2阳性提示预后较差,但同时也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5、指导治疗:免疫组化结果可直接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例如,肺癌中检测PD-L1表达水平可帮助判断是否适合免疫治疗,而EGFR突变检测则指导靶向药物的使用。 穿刺后做免疫组化有助于全面评估病变性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饮食上应保持均衡营养,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蛋、豆类等,避免高脂肪、高糖饮食。运动方面可选择散步、瑜伽等低强度活动,避免剧烈运动。护理上需注意穿刺部位清洁,避免感染,定期复查,遵医嘱调整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