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肿瘤科 > 肿瘤综合科

肝母细胞瘤是什么病

|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肝母细胞瘤是什么病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肝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儿童肝脏恶性肿瘤,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主要起源于肝脏未分化的胚胎性组织。

1、发病特点

肝母细胞瘤占儿童肝脏原发肿瘤的绝大多数,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肿瘤通常表现为肝脏单个巨大肿块,可能伴有甲胎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遗传因素等有关。部分患儿合并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贝-维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

2、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不典型,常见表现为腹部膨隆、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随着肿瘤增大可出现右上腹包块、腹痛、恶心呕吐。晚期可能出现黄疸、腹水等肝功能损害表现。少数患儿因肿瘤破裂出血表现为急腹症。约20%病例确诊时已发生肺、淋巴结等远处转移。

3、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CT或MRI能清晰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血管侵犯情况。血清甲胎蛋白检测具有重要诊断价值,90%以上患儿水平异常升高。病理活检是确诊金标准,需通过免疫组化与肝细胞癌等疾病鉴别。基因检测有助于发现相关遗传综合征。

4、治疗原则

手术完整切除是治愈的关键,术前可能需化疗缩小肿瘤。常用化疗方案包括顺铂、多柔比星等药物组合。对无法手术的病例可采用肝动脉栓塞、射频消融等介入治疗。肝移植适用于肿瘤局限但无法部分切除的患儿。放疗在特定情况下用于控制转移病灶。

5、预后情况

早期完整切除的患儿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预后与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甲胎蛋白水平等因素相关。上皮型预后优于混合型,小细胞未分化型恶性度最高。规范治疗后复发多发生在2年内,需长期随访监测甲胎蛋白和影像学变化。

家长发现婴幼儿腹部异常膨隆或触及包块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治疗期间需注意营养支持,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食物,避免油腻刺激性饮食。定期复查甲胎蛋白和腹部超声,观察有无复发迹象。保持患儿生活环境清洁,减少感染风险,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和随访计划。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子宫内膜癌阴超表现是什么

子宫内膜癌的阴超表现可能包括子宫内膜增厚、宫腔内异常回声、血流信号异常、宫腔积液以及子宫肌层浸润等特征。这些表现通过阴道超声检查可以初步评估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但最终确诊仍需结合病理检查。 1、内膜增厚:正常子宫内膜厚度在绝经前女性中通常小于12mm,绝经后女性小于5mm。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内膜厚度可能显著增加,常超过15mm,且厚度不均匀,边缘不规则。增厚的内膜可能呈现为高回声或混合回声,提示存在异常增生或癌变。 2、异常回声:子宫内膜癌在阴超下常表现为宫腔内不规则的高回声或混合回声区域,可能伴有低回声或无回声区。这些异常回声可能与肿瘤组织的密度、坏死或出血有关。回声的不均匀性和边界不清是子宫内膜癌的典型特征,需进一步结合其他检查进行鉴别。 3、血流信号: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宫腔内或内膜区域常可检测到异常的血流信号,表现为血流丰富、流速增快或血流分布紊乱。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显示肿瘤血管的形态和分布,血流信号的异常提示肿瘤的侵袭性和恶性程度较高。 4、宫腔积液:部分子宫内膜癌患者可能伴有宫腔积液,阴超下表现为宫腔内无回声区。积液可能由肿瘤阻塞宫颈管或肿瘤坏死导致,积液量的多少与肿瘤的进展程度相关。积液的存在提示病情可能较为复杂,需进一步评估。 5、肌层浸润:子宫内膜癌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侵犯子宫肌层,阴超下表现为肌层内不规则的低回声区域,边界不清。肌层浸润的深度与肿瘤的分期密切相关,浅表浸润提示早期病变,深部浸润则提示中晚期病变,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进一步评估。 子宫内膜癌的阴超表现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肥胖,有助于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尤其是阴超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子宫内膜异常,及时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