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输尿管支架置入后血尿可能由支架摩擦损伤、泌尿系统感染、支架移位或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止血治疗、抗感染、调整支架位置等方式处理。
1. 支架摩擦损伤支架与输尿管黏膜摩擦可能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表现为淡红色血尿。建议多饮水冲刷尿道,医生可能开具酚磺乙胺片、氨甲环酸胶囊等止血药物。
2. 泌尿系统感染支架作为异物可能诱发膀胱炎或肾盂肾炎,常伴尿频尿痛。需进行尿培养检查,常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感染控制后血尿可缓解。
3. 支架移位支架位置移动可能划伤尿路上皮,出现突发性鲜红血尿。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位置,必要时在膀胱镜下调整支架,严重时需更换支架型号。
4. 凝血异常原有血小板减少或服用抗凝药者更易出血。需监测凝血功能,必要时暂停华法林等药物,联合维生素K1注射液改善凝血状态。
术后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剧烈运动及弯腰动作,观察尿液颜色变化,若出现血块或持续鲜红尿色应及时返院复查。
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抗阻训练、柔韧性练习及呼吸训练等锻炼方式,需在医生评估后制定个性化方案。
1、有氧运动选择步行、游泳或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心率控制在靶心率的60%-70%。
2、抗阻训练采用弹力带或自重训练,每周2-3次,重点锻炼大肌群,避免屏气用力动作,组间休息时间适当延长。
3、柔韧练习进行瑜伽或静态拉伸,每周3-4次,每次15-20分钟,注意避免过度扭转躯体的体位。
4、呼吸训练通过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练习改善自主神经调节,每天2次,每次10分钟,可配合冥想放松。
运动前后需监测心律变化,避免竞技性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训练,出现心悸、眩晕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