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疥疮治疗两个月未愈可能与用药不规范、重复感染、耐药性、免疫低下或合并其他皮肤病有关。疥疮是由疥螨寄生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夜间剧痒、红色丘疹和隧道状皮损。
1. 用药不规范
疥疮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全程用药。部分患者未按疗程使用硫磺软膏、苯甲酸苄酯搽剂或克罗米通乳膏,或涂抹时遗漏手指缝、腋窝等隐蔽部位,导致疥螨未被彻底杀灭。治疗期间需每天更换消毒衣物床单,家庭成员需同步治疗。
2. 重复感染
疥螨可通过密切接触或共用物品传播。若未对居住环境进行彻底消毒,或密切接触者未接受治疗,可能造成反复感染。患者使用过的衣物、被褥需用60℃以上热水烫洗,不能高温处理的物品应密封放置两周以上。
3. 耐药性问题
长期使用单一杀螨药物可能导致疥螨产生耐药性。对于顽固性疥疮,医生可能建议交替使用伊维菌素片、林旦乳膏等不同机制药物,或采用复合制剂如硫磺薄荷脑软膏增强疗效。
4. 免疫系统异常
糖尿病、HIV感染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易出现疥疮迁延不愈。此类患者需在治疗疥疮同时控制基础疾病,必要时联合使用免疫调节剂如转移因子胶囊。
5. 继发皮肤病变
长期搔抓可能引发湿疹样变、脓疱疮或结节性疥疮,掩盖原发病灶。合并细菌感染时需加用莫匹罗星软膏,结节性皮损可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皮肤镜检有助于鉴别是否仍有活螨存在。
疥疮患者治疗期间应避免搔抓,穿着宽松纯棉衣物减少皮肤刺激。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家具表面。若规范治疗一个月仍未改善,需复查螨虫并调整方案,挪威疥等特殊类型可能需要住院治疗。治愈后需继续观察两周以防复发,家庭成员及密切接触者均应接受预防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