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0次阅读
胃腺癌早晚期区分主要依据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范围及远处器官转移情况,临床通过影像学检查、内镜活检及病理分期综合判断。
1、肿瘤浸润早期胃腺癌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晚期则突破肌层或侵犯浆膜层,内镜下可见肿块形态差异,超声内镜能准确评估浸润深度。
2、淋巴结转移早期多无淋巴结转移或仅限局部,晚期转移至远处淋巴结组,CT检查可显示淋巴结肿大数量与分布范围。
3、远处转移晚期患者常见肝、肺、腹膜转移,通过PET-CT或腹腔镜探查可发现转移灶,早期病例无此类表现。
4、病理分期采用TNM分期系统,早期对应Ⅰ-Ⅱ期(T1-2N0-1M0),晚期为Ⅲ-Ⅳ期(T3-4N2-3M1),需结合术后病理明确。
确诊后需遵医嘱完善胃镜、增强CT等检查,避免自行判断分期,饮食宜选择易消化食物,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
胃癌可通过手术切除、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等方式治疗。胃癌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胃部炎症、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等原因引起。
1、手术切除:早期胃癌可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胃部分切除术根治,进展期需行全胃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
2、化学治疗:常用方案包含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多西他赛等药物组合,术前新辅助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
3、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多用于术后辅助治疗,可降低局部复发概率。
4、靶向治疗:针对HER2阳性患者可使用曲妥珠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如雷莫芦单抗适用于晚期病例。
胃癌患者治疗后需定期复查胃镜,保持少食多餐饮食模式,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