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4次阅读
两个月宝宝低热伴腹泻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补充水分、物理降温、口服补液盐、益生菌等方式处理,通常与喂养不当、肠道感染、乳糖不耐受、过敏反应、环境因素等有关。建议家长密切观察宝宝精神状态,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1、调整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的宝宝需按需哺乳,母亲应避免进食生冷或高脂食物。配方奶喂养可尝试少量多次,必要时更换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每次喂养后竖抱拍嗝,减少胃肠胀气。腹泻期间暂停添加新辅食,已添加辅食的宝宝可给予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
2、补充水分
每2-3小时补充5-10毫升温开水或淡糖盐水,观察尿量及口唇湿润度。可使用专用婴儿喂药器缓慢喂服,避免呛咳。若出现尿量减少、哭时无泪等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母乳中含有充足水分,母乳喂养宝宝可增加哺乳频次替代补水。
3、物理降温
体温低于38.5℃时采用温水擦浴,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禁用酒精擦浴,避免捂热。保持室温24-28℃,穿着纯棉单衣。监测体温每4小时一次,若持续低热超过24小时或体温上升,需就医排除感染。
4、口服补液盐
可遵医嘱使用口服补液盐散(Ⅰ),按说明书比例调配后分次喂服,补充电解质和水分。避免自行调配糖盐水,防止浓度不当加重腹泻。轮状病毒等感染性腹泻时,补液盐可预防脱水。若宝宝拒绝饮用或频繁呕吐,需改用静脉补液。
5、益生菌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缓解腹泻症状。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用40℃以下温水或奶液冲服。益生菌不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若腹泻伴随血便、高热等症状需进行病原学检查。
家长需每日记录宝宝体温、排便次数及性状,便后及时清洁臀部并涂抹护臀霜。注意奶瓶餐具消毒,接触宝宝前后洗手。避免带婴儿去人群密集场所,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预防部分感染性腹泻。若腹泻超过7天、出现嗜睡或抽搐等严重症状,须立即急诊处理。哺乳期母亲应保持饮食清淡,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