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艾滋病病毒在离体血液中10秒后传染性极低。病毒存活时间受血液量、环境温度、干燥程度、污染物类型等因素影响。
1、血液量影响大量血液干燥速度慢,病毒存活时间可能延长,但10秒内仍难以维持传染性。
2、环境温度影响高温环境加速病毒灭活,低温可能延长存活时间,但10秒时间过短不足以造成显著差异。
3、干燥程度影响血液完全干燥后病毒迅速失活,10秒内通常无法达到完全干燥状态。
4、污染物类型影响血液污染尖锐器具可能延长病毒存活时间,但10秒内传染概率仍然极低。
日常接触离体血液无须过度恐慌,但职业暴露或针刺伤等情况建议立即进行阻断治疗和检测。
艾滋病急性期腹泻症状主要包括水样便、排便次数增多、腹部绞痛、伴随低热或乏力。症状发展通常经历早期轻度腹泻、进展期电解质紊乱、终末期严重脱水三个阶段。
1. 水样便:急性期HIV感染可导致肠道黏膜免疫损伤,肠液分泌异常增多,粪便呈稀水状且不含脓血。
2. 排便增多:每日排便可达5-10次,夜间症状加重,与病毒直接侵袭肠上皮细胞及机会性感染初期有关。
3. 腹部绞痛:肠蠕动亢进引发阵发性脐周疼痛,可能伴随肠鸣音活跃,需警惕隐孢子虫等机会性感染。
4. 全身症状:约50%患者出现38℃以下低热,部分伴有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提示病毒血症活跃。
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进行HIV抗体检测,急性期腹泻可能持续2-4周,期间应注意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避免摄入高脂饮食加重肠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