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肠镜检查后发现肠穿孔

| 1人回答 | 45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肠镜检查后发现肠穿孔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禚洪庆
禚洪庆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肠镜检查后发现肠穿孔通常需要紧急医疗干预。肠穿孔可能由检查操作损伤、肠道病变基础或解剖异常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剧烈腹痛、腹胀、发热等症状。

1. 检查操作损伤

肠镜检查过程中器械操作可能导致肠壁机械性损伤。常见于肠道存在粘连、憩室或医生操作力度不当等情况。患者可能出现突发性刀割样腹痛,伴随腹肌紧张和反跳痛。需立即禁食并接受腹部CT检查确认穿孔位置,通常需行腹腔镜下肠修补术,术后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预防感染。

2. 肠道病变基础

原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或肠道肿瘤等病变会显著增加穿孔风险。这类患者肠壁本身存在炎症或组织脆弱,检查时注气压力即可导致破裂。典型症状为检查后持续加重的绞痛伴便血,可能需实施肠段切除吻合术,术后配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原发病。

3. 解剖结构异常

先天性肠道畸形或术后肠管粘连等解剖变异会增加穿孔概率。这类情况在检查前难以完全预判,穿孔后常出现膈下游离气体和感染性休克表现。治疗需根据具体位置选择开腹手术或经肛门内镜修补,术后需静脉输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4. 肠道准备不足

检查前清肠不彻底会导致视野不清,增加操作难度和穿孔风险。粪便残留可能掩盖微小穿孔,导致症状延迟出现。这类患者多在检查后6-12小时逐渐出现腹膜刺激征,需急诊手术清理腹腔污染,术后使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抗厌氧菌感染。

5. 基础疾病影响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存在结缔组织病的患者肠壁愈合能力较差。这类人群可能在检查后48小时才出现穿孔症状,容易发展为弥漫性腹膜炎。治疗需联合普外科和风湿免疫科会诊,手术修补后需使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控制基础疾病。

肠穿孔后应绝对卧床休息,术后6周内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粗纤维和刺激性食物。恢复期需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观察愈合情况,3个月内禁止提重物和剧烈运动。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鱼肉、蒸蛋等优质蛋白食物,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配合口服肠内营养粉补充能量。术后出现发热或腹痛加重需立即返院复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打嗝耳膜响怎么回事

打嗝耳膜响可能由耳咽管功能异常、气压变化、耳部感染、鼻腔炎症、耳膜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改善吞咽动作、调节呼吸、药物治疗、鼻腔冲洗、耳部护理等方式缓解。 1、耳咽管异常:耳咽管连接中耳和咽部,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耳膜振动,伴随打嗝时产生响声。可通过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帮助耳咽管开放,缓解症状。 2、气压变化:快速吞咽或打嗝可能导致耳内气压变化,引起耳膜振动。建议通过缓慢呼吸或打哈欠调节耳内气压,避免剧烈动作。 3、耳部感染:中耳炎或外耳道感染可能影响耳膜正常功能,伴随疼痛或耳鸣。可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每日2-3次,每次2-3滴。 4、鼻腔炎症:鼻炎或鼻窦炎可能导致耳咽管堵塞,影响耳膜功能。建议使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每日1-2次,帮助疏通鼻腔。 5、耳膜损伤:外伤或感染可能导致耳膜穿孔,伴随听力下降或耳膜振动。需避免耳部进水,定期复查耳膜愈合情况,必要时进行鼓膜修补术。 日常饮食中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增强免疫力;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耳部不适。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耳部健康。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使用棉签深入耳道,防止耳膜损伤。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耳鼻喉专科检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