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普通外科

静脉输液留置针的目的

| 1人回答 | 36次阅读

问题描述:
静脉输液留置针的目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秀杉
陈秀杉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静脉输液留置针的主要目的是方便患者进行长期或频繁的静脉输液治疗,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并提高医疗操作的效率。其应用广泛,可用于补液、输营养液、输药以及抢救等场合。
1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
留置针可在患者静脉中存留一定时间通常不超过72小时,在此期间无需因每次输液重新穿刺,从而降低反复扎针的疼痛和静脉损伤。这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或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尤为重要。
2提升抢救效率
在急救场景中,留置针的应用可以避免因时间紧迫无法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的情况。留置针提供了稳定的输液通道,可迅速输注药物、补液或进行相关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
3保护脆弱血管
对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如新生儿、化疗患者或老年人,留置针可以避免频繁穿刺导致的血管破裂、硬化或感染的几率,同时也能延长静脉健康状态的维持时间。
4降低感染风险
虽然留置针本身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但与多次穿刺相比,专业医护人员正确应用和护理留置针可以更好地降低局部感染的可能性。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评估使用时间,并遵守严格的无菌操作。
留置针在医疗操作中是一种重要工具,在减少患者痛苦、提高输液效率、保护静脉健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果患者或家属对使用留置针有疑问,可随时向医护人员咨询具体情况及注意事项,确保最佳治疗效果和舒适体验。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脾囊肿是怎么回事

脾囊肿可能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感染、创伤、寄生虫感染、肿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脾囊肿通常表现为腹部不适、饱胀感、消化不良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 1、先天性因素:先天性脾囊肿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脾脏组织异常形成的囊性结构。这类囊肿通常为单发,囊内充满清亮液体。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对于无症状的小囊肿,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定期随访观察即可。 2、感染因素: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脾脏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形成感染性囊肿。这类囊肿常伴有发热、腹痛、乏力等全身症状。治疗需针对病原体进行抗感染治疗,如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呋辛酯片,每日两次,每次0.5g或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片,每日五次,每次0.2g。 3、创伤因素:脾脏受到外力撞击或手术损伤后,可能形成创伤性囊肿。这类囊肿通常位于脾脏被膜下,可能伴有局部压痛。治疗需根据囊肿大小和症状决定,小囊肿可观察,大囊肿或症状明显者需行囊肿切除术。 4、寄生虫因素:某些寄生虫感染,如包虫病,可能引起脾脏寄生虫性囊肿。这类囊肿常为多房性,囊壁较厚,可能伴有肝、肺等多器官受累。治疗需使用抗寄生虫药物阿苯达唑片,每日两次,每次0.4g,必要时行囊肿切除术。 5、肿瘤因素:脾脏良性或恶性肿瘤可能继发形成囊肿。这类囊肿通常伴有脾脏肿大,可能压迫周围器官引起相应症状。治疗需根据肿瘤性质决定,良性肿瘤可行囊肿切除术,恶性肿瘤需行脾切除术联合化疗或放疗。 脾囊肿患者日常需注意饮食调理,建议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或腹部受压。定期复查超声或CT,监测囊肿变化。若出现持续性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预防脾囊肿的发生和发展。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