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6次阅读
胃糜烂和胃息肉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胃糜烂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胆汁反流、应激因素等原因引起;胃息肉可能与慢性炎症、遗传因素、长期胃酸刺激、胃黏膜增生等因素相关。
1、调整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酒精、浓茶咖啡等,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煮食物,减少胃黏膜刺激。胃糜烂患者需少食多餐,胃息肉患者应控制高盐腌制食品摄入。
2、药物治疗胃糜烂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需采用四联疗法,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胃息肉伴炎症可选用雷贝拉唑、铝碳酸镁、康复新液等保护胃黏膜。
3、内镜治疗直径超过5毫米的胃息肉建议内镜下切除,常用方式有高频电凝切除术、黏膜切除术。胃糜烂出血可通过内镜喷洒止血药或电凝止血。
4、手术治疗广泛胃糜烂伴大出血或癌变风险高的胃息肉需外科手术,常见术式为胃部分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定期胃镜复查监测病情变化,胃息肉切除后每年复查一次,胃糜烂患者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戒烟限酒有助于黏膜修复。
小儿胃肠炎呕吐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药物治疗、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胃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暂停固体食物6-8小时,呕吐缓解后给予米汤、稀粥等流质食物。家长需避免给予乳制品和高糖食物,少量多餐喂养。
2、补充水分使用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每10-15分钟喂5-10毫升。家长需观察尿量,若4小时无排尿应立即就医。
3、药物治疗蒙脱石散可保护胃肠黏膜,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消旋卡多曲颗粒减少肠道分泌。所有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及时就医出现持续呕吐超过12小时、血便、高热或精神萎靡时,可能与轮状病毒感染、沙门氏菌感染有关,需急诊处理。
患病期间注意腹部保暖,恢复期可给予蒸苹果、山药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刺激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