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2次阅读
人的大便里可能有寄生虫,通常与饮食卫生习惯或寄生虫感染有关。寄生虫感染主要有蛔虫、钩虫、绦虫、蛲虫、鞭虫等类型,可通过粪便检查确诊。
1、蛔虫感染
蛔虫是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之一,虫卵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进入人体。感染后可能出现腹痛、营养不良、肛门瘙痒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双羟萘酸噻嘧啶颗粒等驱虫药物。家长需注意儿童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水果。
2、钩虫感染
钩虫幼虫可通过皮肤接触污染土壤侵入人体,成虫寄生在小肠黏膜吸血。典型症状包括贫血、乏力、黑便等。临床常用阿苯达唑片、三苯双脒肠溶片等药物驱虫。日常应避免赤脚在潮湿土壤中行走,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
3、绦虫感染
食用未煮熟的含囊尾蚴的猪肉或牛肉可能导致绦虫感染。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体重减轻,严重时绦虫节片可见于粪便中。吡喹酮片、氯硝柳胺片是常用治疗药物。肉类食品须彻底加热至中心温度超过70摄氏度。
4、蛲虫感染
蛲虫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夜间成虫在肛周产卵引起剧烈瘙痒。儿童常见抓挠后重复感染。阿苯达唑混悬液、双羟萘酸噻嘧啶颗粒等药物选择。家长需帮助儿童保持肛门清洁,勤剪指甲并高温消毒内衣裤。
5、鞭虫感染
鞭虫寄生于盲肠和结肠,轻度感染可能无症状,重度可导致腹泻、直肠脱垂。甲苯咪唑咀嚼片、奥苯达唑片等药物有效。预防重点在于改善卫生条件,避免土壤或食物污染。农村地区需加强粪便管理和饮用水净化。
预防肠道寄生虫感染需注意饮食卫生,生食蔬菜水果要彻底清洗,肉类充分煮熟,不饮用生水。饭前便后规范洗手,儿童玩具定期消毒。出现持续腹痛、粪便异常或营养不良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粪便检查。流行地区可遵医嘱定期预防性驱虫,但不可自行滥用驱虫药物。
被狗舔到伤口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但概率较低。狂犬病主要通过患病动物的唾液经破损皮肤或黏膜传播,若狗未接种疫苗或处于发病期,风险相对增加。
狂犬病病毒需通过活体动物的唾液直接接触人体开放伤口或黏膜才可能传播。若狗的狂犬疫苗接种完整且健康状况良好,其唾液携带病毒的概率极低。伤口若为表浅擦伤且及时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但若伤口较深、出血或位于头面部等神经丰富区域,或狗的免疫状态不明,则需按暴露后预防处置。
极少数情况下,即使外观健康的狗也可能处于狂犬病潜伏期,此时唾液具有传染性。若被流浪狗、野生动物或未接种疫苗的家养犬舔舐伤口,或狗出现异常兴奋、流涎、攻击性等狂犬病症状,必须立即就医。免疫缺陷患者、儿童等高风险人群更需谨慎对待。
建议用肥皂水彻底冲洗伤口后,24小时内前往犬伤门诊评估暴露等级。医生会根据伤口情况、动物免疫状态及地域流行性决定是否接种狂犬病疫苗或免疫球蛋白。日常应避免接触不明健康状况的动物,为宠物犬定期接种疫苗,接触动物后及时清洗暴露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