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3次阅读
白塞病可能会引起盗汗,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该症状。白塞病是一种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眼部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盗汗通常与疾病活动期或继发感染相关。
白塞病活动期可能因全身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异常,出现夜间盗汗。此时患者常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血管炎累及自主神经系统也可能影响汗腺分泌功能。部分患者合并结核等感染性疾病时,感染本身亦可诱发盗汗,需通过结核菌素试验、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
少数情况下,白塞病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时,药物副作用可能导致潮热盗汗。长期使用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也可能改变体温调节机制。若盗汗持续存在或伴随体重下降,需警惕合并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可能。
白塞病患者出现盗汗时应记录发作频率、伴随症状及体温变化,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结核筛查等检查。日常保持卧室通风凉爽,选择透气棉质睡衣,避免睡前摄入咖啡因或辛辣食物。若盗汗反复发作或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建议及时至风湿免疫科就诊评估疾病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