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1次阅读
膀胱肿瘤基底宽通常提示肿瘤浸润较深,可能属于中高风险病变,需结合病理分级综合评估。
基底宽度是评估膀胱肿瘤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之一。基底较宽的肿瘤往往意味着肿瘤细胞已向膀胱肌层或更深组织浸润生长,这类肿瘤复发概率较高,且更容易进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观察发现基底宽度超过3厘米的肿瘤,常伴随更高的病理分级和分期。基底宽肿瘤在膀胱镜下多呈广基型或菜花状生长,表面易出血坏死,部分病例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这类患者需通过增强CT或MRI进一步明确肿瘤浸润深度,并尽快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获取完整病理标本。
少数早期低级别尿路上皮癌也可能表现为基底较宽,但肿瘤仅局限在黏膜层生长。这类情况常见于老年患者,肿瘤生长速度较慢,电切术后定期膀胱灌注化疗即可有效控制。部分特殊类型的腺性膀胱炎或膀胱淀粉样变也可能呈现基底宽大的假性肿瘤样改变,需要通过免疫组化与恶性肿瘤鉴别。对于基底宽但病理证实为良性的病变,通常只需定期膀胱镜随访观察。
确诊基底宽膀胱肿瘤后应完善全身检查排除转移,术后需严格遵循每3个月一次的膀胱镜复查计划。日常需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减少腌制烧烤类食物摄入,戒烟并避免接触苯胺类化学物质。出现血尿或排尿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复查膀胱镜,必要时考虑二次电切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