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0次阅读
神经性贪食症建议挂精神心理科或临床心理科检查,可能与遗传因素、心理压力、社会文化影响、神经递质紊乱、胃肠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神经性贪食症属于进食障碍的一种,核心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暴食行为和代偿行为如催吐、过度运动等。精神心理科医生会通过心理评估量表如进食障碍检查问卷、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等工具进行筛查,结合病史采集明确诊断。若伴随抑郁或焦虑症状,可能需联合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辩证行为疗法等干预。常用药物包括盐酸氟西汀胶囊、马来酸氟伏沙明片等抗抑郁药,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部分综合医院设置的临床心理科可提供更专业的进食障碍诊疗服务。医生会评估患者体质量指数变化、电解质紊乱等生理指标,同时分析暴食行为的触发因素如情绪调节障碍、体像认知扭曲等心理机制。治疗可能涉及家庭治疗改善支持系统,或采用暴露反应预防疗法减少清除行为。碳酸锂缓释片、奥氮平片等药物可能用于控制冲动行为,但需警惕药物副作用。
长期催吐或滥用泻药可能导致反流性食管炎、低钾血症等并发症。消化内科可通过胃镜检查食管黏膜损伤程度,检测血钾、血氯等电解质水平。若出现呕血或心律失常等症状,需优先处理躯体问题。铝碳酸镁咀嚼片可缓解胃酸反流,氯化钾缓释片用于纠正低钾血症,但须在专科医生监督下使用。
暴食与禁食交替可能引发糖代谢异常、甲状腺功能紊乱。内分泌科会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甲状腺激素等指标。对于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二甲双胍肠溶片可能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左甲状腺素钠片可调节甲状腺功能,但需与精神科治疗同步进行。
注册营养师可制定个性化膳食计划,逐步恢复规律进食习惯。通过记录饮食日记、监测体成分变化,帮助患者建立对食物和体重的正确认知。必要时补充复合维生素片、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等营养素,但需避免将营养补充作为代偿手段。
女性患者就诊时建议家长或信任的亲友陪同,提供情感支持并协助记录症状细节。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关注体重数字,逐步用正念饮食替代暴食行为。若出现心悸、晕厥等严重症状,应立即急诊处理。长期康复需精神科医生、营养师等多学科团队协作,定期复查心理状态和生理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