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正常人一般不需要刻意频繁掏耳朵,大多数情况下2-3个月清理一次即可,因为耳垢耵聍具有保护耳道的作用。过度清洁反而可能损伤耳道皮肤或引发感染。只有当耳垢过多影响听力或带来不适时,才需要适当清理,注意选择安全的方法。
1、耳垢的作用与自然代谢机制
耳垢是耳道皮肤分泌的物质,主要作用是润滑耳道、防止异物进入以及抑制细菌生长。正常人耳垢会随着咀嚼、说话等下颌活动自然排出,大多数情况下无需特意清理。如果在此过程中频繁掏耳朵,可能破坏耳道内环境,导致耳膜损伤或感染。
2、频繁掏耳可能带来的风险
频繁掏耳可能导致耳道皮肤破损、细菌感染,甚至产生外耳炎。一些人在使用不洁净的耳勺或棉签时,很可能将耳垢推得更深,形成“塞子效应”,影响听力。同时,耳垢紧贴耳膜可能需要专业人员处理,自己操作会有伤及耳膜的风险,甚至引发耳鸣、眩晕等症状。
3、如何安全清理耳垢
一般建议每隔2-3个月清理一次耳垢。当耳垢明显堵塞或伴随听力下降时,可选择以下方法:
软化剂处理:使用非处方耳垢软化剂如过氧化氢溶液、矿物油等滴入耳内,等待耳垢软化后自然排出。
专业医生清理:如果耳垢堆积过多,引发听力障碍或伴随疼痛,应及时就医,由医生使用吸引器或冲洗装置进行安全清理。
避免危险操作:不要使用尖锐物品掏耳,也尽量避免未经医生指导即可购买耳道冲洗设备,因为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4、日常护理与预防建议
保持耳部清洁,但不要过度清理,建议洗头或洗澡时用毛巾轻轻擦拭外耳。擤鼻时动作轻柔,避免气流对耳道压力过大。如果经常分泌过多耳垢或感到不适,可定期就医检查耳道健康,排除潜在问题。
掏耳朵不应成为日常习惯,耳垢对耳道有重要保护作用,清理过于频繁反而弊大于利。出现耳垢堆积或其他不适时,应根据症状选择合理方法或寻求医生帮助,确保耳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