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0次阅读
输液后浮肿可能与药物渗透压失衡、输液速度过快、静脉回流受阻、过敏反应或心肾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1. 药物渗透压失衡
高渗溶液可能导致组织液向血管内转移,若输液量过大或浓度过高,可能引起局部组织脱水与血管内压力升高,表现为穿刺部位肿胀。需调整输液方案,改用等渗溶液如0.9%氯化钠注射液。
2. 输液速度过快
单位时间内输入过量液体会超过静脉回流能力,导致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引发肢体远端水肿。常见于老年或心肺功能较差患者,应控制输液速度在40-60滴/分钟。
3. 静脉回流受阻
长期输液可能导致静脉炎或血栓形成,表现为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硬结伴红肿。可局部外敷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严重时需停用当前静脉通路。
4. 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可引发血管神经性水肿,常伴有皮疹、瘙痒等症状。轻症可使用氯雷他定片,重症需立即停用致敏药物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注射液。
5. 心肾功能异常
基础疾病导致水钠潴留时,输液可能加重全身性水肿。心功能不全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肾功能不全者需限制输液总量并监测尿量。
出现输液后浮肿应抬高患肢促进回流,记录水肿范围变化。避免揉搓肿胀部位,观察是否伴随呼吸困难或尿量减少。心肾疾病患者需定期检测电解质,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在1500毫升以内,优先选择低钠饮食。若6小时内水肿未消退或持续加重,需立即就医评估静脉通路及器官功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