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打疫苗后2天发烧通常是正常的免疫反应。疫苗接种后发热可能与疫苗激活免疫系统有关,多数表现为低热且1-3天自行消退。
疫苗中的抗原成分会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过程中可能释放致热原,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常见于灭活疫苗如百白破疫苗、流感疫苗等,发热温度多在37.5-38.5摄氏度,可能伴随乏力、食欲减退等轻微症状。此时可通过多饮水、物理降温等方式缓解,无须特殊用药。
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持续不退,或出现皮疹、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需考虑疫苗过敏反应或偶合其他感染。例如麻疹疫苗可能引起5-7天后高热,轮状病毒疫苗可能诱发胃肠型发热。此类情况需及时就医排除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疾病因素。
接种后应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监测体温变化时建议使用同一测量工具,腋温测量需擦干汗液并夹紧5分钟。发热期间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蒸蛋,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若需使用退热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混悬液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