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前列腺疾病可通过直肠给药治疗,药物经直肠黏膜吸收后直达前列腺组织,主要有局部药物浓度高、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减少全身副作用、操作简便等优势。
1、局部高浓度直肠与前列腺解剖位置相邻,栓剂或凝胶类药物经直肠吸收后可直接扩散至前列腺,局部药物浓度超过口服给药的数倍,对细菌性前列腺炎常用左氧氟沙星栓、前列安栓、吲哚美辛栓等。
2、规避首过效应药物通过直肠下静脉丛吸收后进入体循环,绕过肝脏代谢,提高生物利用度。慢性前列腺炎常用塞来昔布凝胶、双氯芬酸钠栓、坦索罗辛缓释栓等。
3、减少全身反应直肠给药可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减轻头晕、恶心等全身不良反应。良性前列腺增生常用非那雄胺栓、特拉唑嗪栓、植物提取物普适泰栓等。
4、操作便捷患者可自行完成给药,适合需长期治疗的慢性前列腺疾病,但需注意给药深度应距肛门口约5厘米,使用前需排空大便。
治疗期间应避免久坐和辛辣饮食,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或伴有高热时需及时就医,不可仅依赖直肠给药。
女性活动时漏尿可能由盆底肌松弛、泌尿系统感染、膀胱过度活动症、压力性尿失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盆底肌锻炼、药物治疗、行为疗法、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盆底肌松弛妊娠分娩或年龄增长导致盆底肌力量减弱,表现为咳嗽或跳跃时漏尿。建议坚持凯格尔运动,每天重复进行收缩肛门和阴道的动作。
2、泌尿系统感染细菌感染可能刺激膀胱黏膜,引发尿频尿急伴漏尿。可能与卫生习惯不良、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三金片、热淋清颗粒等药物。
3、膀胱过度活动症神经调控异常导致膀胱不自主收缩,常伴随突发性尿意。可能与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有关。可选用索利那新片、托特罗定缓释片、米拉贝隆缓释片等药物控制。
4、压力性尿失禁盆底支撑结构缺陷导致腹压增高时漏尿,常见于肥胖或绝经后女性。轻中度可通过电刺激治疗改善,重度需考虑尿道中段悬吊术等手术方式。
日常应避免摄入咖啡因饮料,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规律进行盆底肌训练,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诊泌尿外科或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