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女性活动时漏尿可能由盆底肌松弛、泌尿系统感染、膀胱过度活动症、压力性尿失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盆底肌锻炼、药物治疗、行为疗法、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盆底肌松弛妊娠分娩或年龄增长导致盆底肌力量减弱,表现为咳嗽或跳跃时漏尿。建议坚持凯格尔运动,每天重复进行收缩肛门和阴道的动作。
2、泌尿系统感染细菌感染可能刺激膀胱黏膜,引发尿频尿急伴漏尿。可能与卫生习惯不良、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三金片、热淋清颗粒等药物。
3、膀胱过度活动症神经调控异常导致膀胱不自主收缩,常伴随突发性尿意。可能与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有关。可选用索利那新片、托特罗定缓释片、米拉贝隆缓释片等药物控制。
4、压力性尿失禁盆底支撑结构缺陷导致腹压增高时漏尿,常见于肥胖或绝经后女性。轻中度可通过电刺激治疗改善,重度需考虑尿道中段悬吊术等手术方式。
日常应避免摄入咖啡因饮料,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规律进行盆底肌训练,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诊泌尿外科或妇科。
女性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主要承担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功能。
1、肾脏: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形成尿液,每日可过滤约180升液体。
2、输尿管:长约25-30厘米的肌性管道,通过节律性蠕动将肾脏产生的尿液输送至膀胱,全程存在三个生理性狭窄。
3、膀胱:肌性储尿器官,正常容量约400-500毫升,黏膜层具有移行上皮细胞以适应充盈变化,三角区为固定解剖标志。
4、尿道:长度约4厘米的短直管道,尿道外口位于阴道前庭,尿道括约肌可控制排尿,黏膜含尿道旁腺体。
日常建议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避免久坐憋尿,注意会阴清洁以降低泌尿系统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