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胃息肉可通过内镜下切除、药物治疗、定期随访观察、调整饮食习惯等方式治疗。胃息肉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胃酸反流、遗传因素、胃黏膜慢性炎症等原因引起。
1、内镜下切除直径超过5毫米或有癌变倾向的息肉需内镜下切除,常用方法包括高频电凝切除术、黏膜切除术,术后需禁食6小时并复查胃镜。
2、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需用四联疗法,可选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等药物,伴有胃酸过多时可配合铝碳酸镁片。
3、定期随访小于5毫米的增生性息肉建议每1-2年复查胃镜,腺瘤性息肉切除后需在3-6个月内复查,随访期间出现黑便、腹痛需及时就诊。
4、饮食调整避免腌制、烧烤类食物,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增加西蓝花、洋葱等富含硫化物蔬菜,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主。
胃息肉患者应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术后1周内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出现呕血或剧烈腹痛需急诊处理。
小肠经不通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早期肩颈酸痛、进展期听力下降或耳鸣、终末期手臂外侧麻木或发热。小肠经不通可能与受寒、姿势不良、局部外伤、神经压迫等因素有关。
1、肩颈酸痛早期小肠经循行部位出现僵硬感,多因长时间低头或受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可通过热敷或艾灸风池穴缓解。
2、听力下降经络阻滞影响耳部气血供应,可能出现耳鸣或听力减退,常伴随颧部胀痛,需针灸听宫穴配合颈部推拿。
3、手臂麻木手太阳经循行区域出现蚁走感,严重时小指活动受限,与颈椎病变或胸廓出口综合征相关,需进行肌电图检查。
4、面部发热部分患者出现面颊潮红或灼热感,多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可选用天容穴针刺配合滋阴中药调理。
日常可练习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动作,避免长时间侧卧压迫肢体,若症状持续加重建议至针灸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