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吃什么药

|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吃什么药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文同
张文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小儿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疱疹,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开喉剑喷雾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等药物。该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需结合症状严重程度采取对症治疗。

一、利巴韦林颗粒

利巴韦林颗粒为抗病毒药物,适用于肠道病毒71型等病原体引起的手足口病。该药通过抑制病毒RNA合成发挥作用,常见剂型为颗粒剂,使用时可能出现轻度胃肠反应。家长需注意该药不适用于合并严重肝功能异常的患儿。

二、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是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可用于手足口病早期发热症状。成分含连翘、淡豆豉等,能缓解口腔疱疹疼痛。家长应将颗粒用温水溶解后喂服,服药期间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三、开喉剑喷雾剂

开喉剑喷雾剂直接作用于口腔黏膜,能减轻疱疹溃疡疼痛。主要含八爪金龙、山豆根等中药成分,喷雾剂型便于儿童使用。家长每日帮助患儿喷雾3-4次,使用后半小时内避免进食饮水。

四、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具有抗炎消肿作用,适用于手足口病伴咽喉肿痛症状。成分含蒲公英、黄芩等,能抑制病毒复制。该药味苦,家长可混合少量蜂蜜喂服,但糖尿病患儿禁用此法。

五、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

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通过增强局部免疫力抑制病毒,用于重症手足口病口腔病变。该生物制剂需冷藏保存,喷雾前需摇匀。家长应注意观察是否出现黏膜刺激等不良反应。

患儿发病期间应保持皮肤清洁,剪短指甲避免抓破疱疹。选择流质或软质食物如米汤、果泥,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口腔。体温超过38.5℃时可物理降温,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或肢体抖动等重症表现时需立即就医。恢复期仍具传染性,患儿用品需单独消毒,隔离期不少于2周。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治疗小儿肠炎的药物都有哪些

治疗小儿肠炎可通过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益生菌等药物缓解症状。小儿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免疫力低下、环境不洁等原因引起。 1、蒙脱石散:蒙脱石散是一种常用的止泻药物,能够吸附肠道内的毒素和水分,减少腹泻次数。每次剂量为1袋3克,每日3次,溶于温水后服用。适用于病毒性或细菌性肠炎引起的腹泻。 2、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能够补充因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每袋溶于250毫升温水中,根据患儿体重和脱水程度调整剂量。适用于轻度或中度脱水的患儿。 3、益生菌:益生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腹泻症状。常见的益生菌包括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每日1-2次,每次1袋1克,溶于温水或牛奶中服用。适用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肠炎。 4、抗生素:细菌性肠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阿莫西林剂量为每日20-40毫克/公斤,分2-3次口服;头孢克肟剂量为每日8毫克/公斤,分2次口服。适用于明确细菌感染的患儿。 5、止吐药物:对于伴有呕吐的患儿,可使用止吐药物如多潘立酮。多潘立酮剂量为每次0.25-0.5毫克/公斤,每日3次,饭前服用。适用于呕吐症状明显的患儿。 日常护理中,患儿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油腻、辛辣食物,适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推荐食用米粥、蒸苹果、香蕉等易消化食物。家长需注意手部卫生,定期清洁患儿的生活环境,避免交叉感染。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