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1次阅读
小儿肾积水可通过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具体需根据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常见原因包括先天性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等,轻度积水可能无明显症状,重度可能伴随腹痛、排尿困难。
适用于轻度肾积水且无感染或肾功能损害者。定期超声监测积水变化,鼓励患儿增加每日饮水量以促进排尿,减少高盐饮食预防水肿。家长需记录患儿排尿频率及尿量变化,避免憋尿行为。
合并尿路感染时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控制感染。存在膀胱过度活动时可使用酒石酸托特罗定口服溶液调节排尿功能。药物使用期间家长需观察是否出现皮疹或腹泻等不良反应。
短期解除梗阻的过渡性治疗,通过膀胱镜将双J管置入输尿管维持尿流通畅。适用于急性梗阻或术前准备,需每3-6个月更换支架防止钙盐沉积。术后可能出现血尿或尿频症状,通常1-2周自行缓解。
针对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标准术式,通过腹腔镜或开放手术切除狭窄段并重建尿路。术后需留置导尿管1-2周,定期复查肾功能及超声。手术成功率达90%以上,但婴幼儿需警惕吻合口再狭窄风险。
严重双侧积水伴肾功能不全时的应急处理,通过耻骨上穿刺建立临时排尿通道。造瘘口需每日消毒更换敷料,防止逆行感染。待患儿一般状况改善后,再行确定性手术治疗原发病因。
日常护理需保持患儿会阴清洁,选择宽松棉质内衣减少摩擦。饮食宜清淡,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增强代谢功能。术后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每3个月复查超声及尿常规监测恢复情况。若出现发热、血尿或尿量骤减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