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早产儿NEC一般是指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以肠黏膜缺血坏死为特征的严重肠道疾病,多见于胎龄小于32周或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的早产儿。该病可能由肠道发育不成熟、喂养不当、细菌感染、缺氧缺血等因素引起,临床表现为腹胀、呕吐、血便、呼吸暂停等症状。
1、肠道发育不成熟
早产儿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较弱,消化酶活性不足,肠道蠕动能力差,容易因喂养刺激导致肠壁损伤。家长需密切观察喂养耐受情况,采用微量喂养或延迟喂养策略,必要时通过静脉营养支持。医生可能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制剂帮助建立肠道菌群平衡。
2、喂养不当
配方奶浓度过高、喂养速度过快或奶量增加过急均可诱发NEC。建议家长采用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的免疫球蛋白和生长因子有助于保护肠道。若需使用配方奶,应选择低渗透压的早产儿专用配方,并严格递增奶量。出现喂养不耐受时需暂停喂养,使用蒙脱石散等肠黏膜保护剂。
3、细菌感染
肠道条件致病菌过度繁殖可能破坏肠黏膜屏障,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等。临床表现为发热、肠鸣音减弱,严重者可出现肠穿孔。医生会根据血培养结果选用注射用美罗培南等抗生素,同时配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
4、缺氧缺血
围产期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导致肠道血流灌注不足,引发肠黏膜坏死。这类患儿常合并血小板减少和代谢性酸中毒。治疗需纠正缺氧状态,必要时使用注射用前列地尔改善微循环,严重病例需行肠造瘘手术。
5、其他高危因素
动脉导管未闭、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可能增加NEC发病概率。母亲妊娠期高血压或绒毛膜羊膜炎也与发病相关。对于高危患儿,医生可能预防性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肠道损伤风险。
早产儿NEC的日常护理需严格遵循医嘱调整喂养方案,家长应记录每日出入量及腹胀情况,避免擅自更改奶方或添加辅食。恢复期可配合小儿推拿促进肠蠕动,定期随访评估生长发育指标。住院期间需严格执行手卫生,减少交叉感染机会,出院后继续监测大便性状与体重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