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血液内科

镰状细胞贫血病致病机理有哪些

| 1人回答 | 58次阅读

问题描述:
镰状细胞贫血病致病机理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魏碧荷
魏碧荷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血红蛋白病。最常见的是父母双方均有异常基因称为纯合子SS,SS型即完全没有正常的HbA,80%以上为HbS所代替,SS型预后严重,只有14%活到成年,而多死亡于30岁前。杂合子型,即正常HbA与异常HbS相混又称AS。在非洲有35%的病人是AS型基因;其变化悬殊、轻者可活至成年,重者可反复出现危象发作 。正常成人血红蛋白是由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相互结合成的四聚体,α链和β链分别由141和146个氨基酸顺序连结构成。镰状细胞贫血患者因β链第6位氨基酸谷氨酸被缬氨酸所代替,形成了异常的血红蛋白S(hemoglobinS,HbS),取代了正常血红蛋白(HbA),在氧分压下降时HbS分子间相互作用,成为溶解度很低的螺旋形多聚体,使红细胞扭曲成镰状细胞(镰变)。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怎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有效

最常用的制剂为常规药物,富马酸铁(富血酸)。贫血者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多吃富含高蛋白、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品及含铁丰富的饮食。有益的水果有苹果、大枣、荔枝、香蕉等。此外还应多食用黑木耳、香菇、黑豆、芝麻等食品,益于补养生血。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