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溃疡性结肠炎高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治疗、药物控制、住院观察等方式处理,通常由感染加重、疾病活动期、并发症出现、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避免酒精擦浴刺激皮肤。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配合冰袋冷敷额头。
2、补液治疗高热导致大量水分流失,需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溶液,预防电解质紊乱和脱水。
3、药物控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禁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严重感染时需联用头孢曲松、甲硝唑等抗生素。
4、住院观察持续高热伴脓血便、腹痛加剧需立即住院,排查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必要时静脉用糖皮质激素或生物制剂。
发热期间选择低渣流质饮食,记录体温变化频率,避免自行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症状加重时须急诊处理。
假膜性肠炎可能引起腹泻、腹痛、发热、脱水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败血症等并发症。
1. 腹泻假膜性肠炎最常见的症状是水样或黏液样腹泻,可能伴有恶臭,每日可达数次至数十次。
2. 腹痛患者常出现下腹部绞痛或压痛,排便后可能暂时缓解,严重时腹痛持续存在。
3. 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热或高热,体温可能超过38摄氏度,提示可能存在全身炎症反应。
4. 脱水频繁腹泻可导致体液大量丢失,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等脱水表现。
假膜性肠炎患者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出现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