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传染科

登革热病毒的生物学性质

| 1人回答 | 79次阅读

问题描述:
登革热病毒的生物学性质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何洁
何洁 中日友好医院 副主任医师
登革热病毒是一种RNA病毒,隶属于黄病毒科的黄病毒属。它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是引起登革热的主要病原体。虽然它在体外的存活时间较短,但对乙醚、氯仿和丙酮等化学物质敏感,却不容易被紫外线和高温杀灭。了解登革热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特点和预防措施,对于有效控制和预防疾病传播至关重要。
1、生物学特性:登革热病毒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在80到120纳米之间,具有包膜,内含单链RNA基因组。它具备高度传染性,可以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甚至通过血液传播,比如输入含有病毒的血液制品可能导致感染。这种特性使得病毒在特定环境中容易传播,尤其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2、流行特点:登革热病毒在全年均可导致发病,但在夏秋季节更为常见。感染者在潜伏期末到急性期具有传染性,主要表现为高热、皮疹和出血倾向等症状。尤其孕妇感染后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或死胎,这使得孕期防护尤为重要。
3、临床表现:感染者通常会经历发热、全身肌肉酸痛和乏力等症状。有些患者还会感到眼眶周围疼痛、结膜充血以及淋巴结肿大。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出现皮疹和出血倾向,这些症状的出现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4、预防措施:由于登革热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防蚊灭蚊是关键。建议人们避免前往蚊虫密集的地区,外出时穿长袖衣物,并使用驱蚊液或蚊帐等工具进行防护。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清除积水,减少蚊虫滋生也非常重要。
登革热病毒的传播和感染对公共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流行规律,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幅减少感染风险。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静脉曲张手术三个月了腿酸

静脉曲张手术后三个月出现腿酸可能是术后恢复期的正常现象,也可能与静脉功能未完全恢复或术后并发症有关。建议及时复查下肢静脉超声,明确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隐神经损伤或静脉回流障碍等问题。

术后早期腿酸常见于肌肉适应性改变或局部血液循环重建过程中。手术剥离曲张静脉后,下肢血液需重新分配至深静脉系统,这一过程可能伴随短暂性酸胀感。弹力袜加压治疗不足、术后活动量骤增或长期维持固定姿势,均可能加重肌肉代谢产物堆积。部分患者因术中隐神经分支受牵拉,会出现小腿内侧皮肤感觉异常,表现为酸麻或刺痛,通常3-6个月可逐渐缓解。

若腿酸持续加重或伴随肿胀、皮肤变色,需警惕深静脉血栓形成或静脉功能不全复发。血栓形成多与术后抗凝治疗不充分、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可通过D-二聚体检测和血管造影确诊。静脉功能不全复发可能因手术结扎不彻底或新生侧支循环形成,表现为站立时酸胀感明显,平卧后减轻。极少数患者可能因淋巴管损伤导致淋巴回流障碍,出现渐进性下肢沉重感。

术后应坚持穿戴医用二级压力弹力袜6个月以上,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每1小时活动踝关节促进血液回流。睡眠时垫高下肢15-20厘米,日常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若确诊深静脉血栓需遵医嘱使用利伐沙班片、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等抗凝药物,合并炎症时可短期服用迈之灵片改善静脉张力。术后3个月、6个月需复查超声评估静脉功能,出现皮肤溃疡或静脉性跛行应及时血管外科干预。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