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口腔科

涎腺囊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 1人回答 | 87次阅读

问题描述:
涎腺囊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峰
李峰 临汾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针对于口腔颌面部发生这种涎腺囊肿,像这种情况,我们大多数是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比如说发生在嘴唇上面的这些涎腺囊肿,表现为反复的肿大,出现这种拔丝状的粘稠样的液体的情况的时候,需要把这个小囊肿给摘除的。发生在舌下腺,像这种出现膨胀性生长,造成哑铃状的,这种的话是影响我们正常生活的,我们是需要摘除囊肿的同时,需要把这个舌下腺来进行摘除,摘除以后他不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单纯的把这个囊肿摘除而没有把腺体摘除,那个地方的肿物会造成这种囊肿的复发性。对于比较大的一些涎腺、腮腺、颌下腺,发生这些囊肿的时候会伴随有肿物的形成。切除这种肿物的时候,我们是否把周围的一些腺体组织切除,它是需要根据肿物与涎腺周围组织这些关系来决定的。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拔了第二磨牙不镶可以吗?

拔了第二磨牙不镶一般不建议,长期缺牙可能导致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及咀嚼功能下降。第二磨牙缺失后是否修复需结合口腔条件、咬合关系及患者需求综合评估。

第二磨牙承担重要咀嚼功能,缺失后相邻的第一磨牙和第三磨牙可能向缺隙倾斜,导致食物嵌塞和牙周病风险增加。对颌的上颌或下颌磨牙会因失去咬合接触而逐渐伸长,破坏正常咬合平面。长期缺牙还会造成颞下颌关节负荷不均,可能引发关节弹响或疼痛。对于青壮年患者,缺牙区牙槽骨会持续吸收,影响未来修复效果。若缺牙时间较短且口腔卫生良好,可暂时观察,但需定期检查邻牙移位情况。

存在系统性疾病的老年患者或牙槽骨严重萎缩者,可能无法耐受常规修复治疗。部分患者因经济因素或全身状况限制选择不修复,但需加强口腔清洁并使用软质饮食。先天性缺牙或智齿发育良好者,可能通过正畸手段调整咬合替代缺失牙功能。糖尿病患者等愈合能力较差人群,种植修复失败率较高,需谨慎选择修复方案。

建议拔牙后3-6个月内完成修复,可选择种植牙、固定桥或活动义齿。保持每日两次巴氏刷牙并使用牙线清洁邻牙间隙,避免单侧咀嚼。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咬合紊乱,咀嚼坚果等硬物时注意保护余留牙。修复后仍需每年进行牙周维护,及时调整修复体适应牙槽骨变化。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