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需注意定期眼科复查、避免强光刺激、关注视力发育、警惕并发症、及时手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是出生时或婴幼儿期出现的晶状体混浊,可能影响视力发育。
1、定期眼科复查
患儿出生后应每3-6个月进行散瞳验光和眼底检查,监测晶状体混浊程度及视力变化。若发现晶状体混浊进展或伴有眼球震颤、斜视等表现,需缩短复查间隔。检查项目包括视力筛查、眼轴测量、角膜地形图等,有助于评估手术时机。
2、避免强光刺激
强光可能加重畏光症状,外出时应佩戴防紫外线儿童太阳镜。室内避免直射光源,可使用柔光灯具。部分患儿可能合并光敏感性癫痫,需特别注意避免闪光刺激。日常护理中观察患儿对光线反应,出现频繁眨眼或回避目光需及时就医。
3、关注视力发育
婴幼儿期需观察追视能力,3月龄应能注视人脸,6月龄可追随移动物体。若发现眼球游移、对视觉刺激无反应,可能提示严重视力障碍。学龄前儿童可通过图形视力表检测,视力低于0.5或双眼差异超过两行需干预。弱视训练需在手术后尽早开展。
4、警惕并发症
未及时治疗可能继发形觉剥夺性弱视、斜视或青光眼。术后可能出现后发性白内障、青光眼或视网膜脱离。家长需注意患儿是否出现眼红、眼痛、突然视力下降等异常,这些症状可能提示眼压升高或炎症反应,需急诊处理。
5、及时手术治疗
对于明显影响视力的中央区混浊,建议在出生后4-6周内手术。术式选择包括晶状体吸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是否植入人工晶状体需根据角膜直径和眼轴长度决定。术后需长期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预防感染,配合阿托品凝胶散瞳。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需保证均衡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叶黄素。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外伤,游泳时佩戴护目镜。建立视力档案记录检查结果,术后按医嘱进行屈光矫正和遮盖治疗。家长应学习正确滴眼药方法,定期消毒患儿生活用品,发现异常及时联系眼科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