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9次阅读
没有贫血的头晕可能由低血压、耳石症、前庭神经炎、脑供血不足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体位、手法复位、抗炎治疗、改善循环等方式缓解。
1、低血压体位突然改变或饮水不足可能导致血压短暂下降,表现为眼前发黑、站立不稳。建议缓慢改变姿势,增加水和盐分摄入,必要时监测血压变化。
2、耳石症内耳碳酸钙结晶脱落会引发短暂眩晕,与头部转动相关。需通过专业手法复位治疗,可配合甲磺酸倍他司汀、银杏叶提取物等改善微循环药物。
3、前庭神经炎病毒感染前庭神经会导致持续眩晕伴恶心呕吐。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使用地塞米松减轻炎症,配合异丙嗪缓解眩晕症状。
4、脑供血不足颈椎病或血管痉挛可能减少脑部血流,出现头晕伴颈部僵硬。可通过颈部牵引、氟桂利嗪扩张血管、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等综合治疗。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头晕发作时立即坐下防止跌倒,持续不缓解需排查心电图和颅脑影像学检查。
脑中风可通过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血压管理、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脑中风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房颤动、糖尿病等原因引起。
1、溶栓治疗适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4.5小时内,常用药物包括阿替普酶、尿激酶、瑞替普酶,需在医生评估后紧急实施。
2、抗血小板治疗针对非心源性脑卒中,常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药物,需注意消化道出血风险。
3、血压管理急性期血压控制目标为低于180/105mmHg,可选用氨氯地平、缬沙坦、美托洛尔等药物,需避免快速降压。
4、康复训练包括运动功能训练、言语治疗、吞咽训练等,应在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持续6个月以上效果更佳。
脑中风患者需长期控制基础疾病,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定期复查血脂血糖,坚持规范的二级预防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