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不会传播病毒。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感染,日常接触包括共用餐具、握手、拥抱等均无传染风险。
1. 传播途径艾滋病病毒无法通过消化道传播,其在外界环境中存活时间极短,唾液中的病毒含量极低不足以造成感染。
2. 病毒特性艾滋病病毒对温度、酸碱度敏感,胃酸可迅速灭活病毒,食物加工过程中的高温也能有效杀灭病毒。
3. 接触方式共餐时的接触属于无体液交换的日常接触,不存在血液或体液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可能。
4. 国际共识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现有流行病学证据表明共餐不会传播艾滋病,我国疾控中心也持相同观点。
日常应避免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行为,若存在高危暴露行为建议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专业评估和检测。
感染艾滋病毒初期可能出现发热、乏力、咽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按病程发展可分为早期表现、进展期和终末期。
1、早期表现急性期常见流感样症状,包括持续低热、夜间盗汗、肌肉酸痛等,这些症状通常在感染后2-4周出现。
2、皮肤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皮疹,表现为红色斑丘疹,多分布于躯干部位,可能伴有轻微瘙痒。
3、消化异常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腹泻多为水样便,持续时间较长。
4、神经系统少数患者会有头痛、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脑膜炎表现。
出现上述症状且有不安全性行为史者应及时就医检测,日常应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避免传染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