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3次阅读
反复发烧、喉咙痛、鼻塞、晚上咳嗽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 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咽痛、鼻塞、咳嗽等。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氨酚烷胺片、连花清瘟胶囊、双黄连口服液等药物缓解症状。发病期间需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凉。
2.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导致,表现为高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金花清感颗粒等抗病毒药物。患者需隔离休息,避免交叉感染。
3. 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常由链球菌感染引起,主要症状为咽痛、发热、吞咽困难。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分散片、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药物。发病期间应进食流质食物,避免刺激性饮食。
4. 鼻窦炎
鼻窦炎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鼻塞、头痛、夜间咳嗽加重。可遵医嘱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鼻渊通窍颗粒、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药物。保持鼻腔清洁,避免用力擤鼻。
5.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由过敏原刺激引起,常见症状为阵发性喷嚏、鼻塞、夜间咳嗽。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药物。需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居住环境清洁。
出现反复发热伴呼吸道症状时,建议监测体温变化,适当增加饮水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室内适宜温湿度,避免烟雾、冷空气等刺激。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时,应及时到呼吸内科或耳鼻喉科就诊,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病原学检测等检查,明确诊断后规范治疗。日常应注意加强锻炼,保证充足睡眠,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肺炎反复发烧到39度以上可通过抗感染治疗、退热处理、补液支持、雾化吸入、氧疗等方式治疗。支气管肺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环境刺激、并发症等因素引起。
1、抗感染治疗
细菌性支气管肺炎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颗粒、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病毒性感染可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用药需完成全程治疗,避免耐药性产生。伴随咳嗽咳痰症状时可能需配合止咳化痰药物。
2、退热处理
体温超过38.5度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滴剂等退热药,两次用药需间隔4-6小时。配合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禁止使用酒精擦浴。持续高热可能引发惊厥,需监测体温变化。
3、补液支持
发热导致体液流失需增加饮水量,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散。婴幼儿可少量多次喂水,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裂等脱水症状时需静脉补液。饮食选择米汤、菜粥等易消化食物。
4、雾化吸入
痰液黏稠时使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进行雾化治疗,每日2-3次。雾化后拍背促进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婴幼儿雾化需使用面罩式雾化器,哭闹时暂停操作。
5、氧疗
出现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低于93%时需进行鼻导管吸氧,氧流量调节为1-2升/分钟。家庭氧疗需使用医用制氧机,避免高浓度吸氧导致氧中毒。吸氧期间监测呼吸频率和唇色变化。
支气管肺炎患者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维持在50%-60%。发热期需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呼吸操等轻度活动。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密切观察呼吸、体温等指标,如出现嗜睡、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需立即就医。痊愈后需预防感冒,加强营养提升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