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普通外科

儿童脐疝的症状

| 1人回答 | 88次阅读

问题描述:
儿童脐疝的症状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志新
王志新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儿童脐疝的症状主要有脐部突出肿块、哭闹时肿块增大、按压可回纳、局部不适或疼痛、皮肤发红或发热等。脐疝是婴幼儿常见疾病,多因脐环未完全闭合导致,多数可自愈,少数需医疗干预。

1、脐部突出肿块

脐疝最典型表现为脐部出现柔软圆形肿块,直径1-5厘米不等,在安静平卧时可能缩小或消失。肿块由腹腔内肠管或网膜通过未闭合的脐环突出形成,表面皮肤正常,触摸无压痛。家长需注意观察肿块大小变化,避免衣物摩擦刺激。

2、哭闹时肿块增大

当儿童咳嗽、哭闹或排便用力时,腹压增高会使肿块明显增大,安静后回缩。这种现象与腹壁肌肉发育不完善有关,属于生理性表现。若肿块持续增大不消退,可能提示嵌顿风险,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3、按压可回纳

多数脐疝肿块可用手指轻柔推回腹腔,并伴有轻微气过水声。回纳后可能触及脐环缺损边缘,缺损直径通常小于2厘米。禁止强行按压,若发现回纳困难或儿童哭闹抗拒,需警惕嵌顿疝可能,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就医。

4、局部不适或疼痛

单纯脐疝通常无痛,但巨大疝或反复突出可能引起牵拉感或隐痛。若突发剧烈疼痛伴肿块变硬、触痛明显,提示可能发生嵌顿。儿童会表现为持续哭闹、拒食、呕吐等症状,家长需立即送医,避免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5、皮肤发红或发热

当疝囊表面皮肤出现发红、皮温升高或渗出液时,可能继发感染或嵌顿疝导致血运障碍。这种情况需与脐炎鉴别,后者多伴脓性渗出和全身发热。无论何种情况,均需及时就医处理,避免感染扩散或组织坏死。

家长应避免让儿童剧烈哭闹或便秘,减少腹压增高因素。日常可给儿童穿戴宽松衣物,定期观察脐部变化。2岁内小型脐疝多可自愈,若4岁未闭合或出现并发症需考虑手术治疗。护理期间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发现异常膨出持续不缓解、呕吐或血便时须立即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手足口退烧了出疹子还要治吗

手足口病退烧后出疹子仍需要继续治疗,通常表现为皮疹、口腔溃疡等症状,可通过局部护理、饮食调节等方式缓解。 1、局部护理:出疹子后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以免感染。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涂抹患处,每日2-3次,有助于缓解瘙痒。口腔溃疡可用生理盐水漱口,每日3-4次,促进愈合。 2、饮食调节: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喝水,保持口腔湿润,减少溃疡不适。适当补充维生素C,如橙汁、猕猴桃,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3、观察症状:密切观察皮疹变化,若出现红肿、化脓等感染迹象,需及时就医。注意体温变化,若再次发热或伴有其他不适,如呕吐、嗜睡等,应立即就医。 4、避免传染: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患者需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家长需勤洗手,避免与患儿共用毛巾、餐具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5、心理疏导:患儿可能因不适感产生焦虑情绪,家长需耐心安抚,陪伴玩耍,转移注意力。适当给予鼓励,帮助患儿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手足口病退烧后出疹子仍需重视护理,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