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儿童牙齿矫正后需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进食过硬食物、定期复诊检查、正确佩戴矫治器以及预防口腔黏膜损伤。牙齿矫正是通过外力调整牙齿排列和咬合关系的过程,矫正后护理不当可能影响效果或导致并发症。
1、保持口腔卫生
矫正期间食物残渣易滞留于矫治器周围,需使用正畸专用牙刷配合牙线清洁。家长需监督儿童每日刷牙3次,重点清理托槽与牙龈边缘,餐后漱口减少菌斑堆积。若清洁不足可能引发牙龈炎,表现为红肿出血,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辅助消炎。
2、避免过硬食物
矫正后牙齿移动阶段牙根存在生理性吸收,啃咬坚果、冰块等硬物可能导致托槽脱落或弓丝变形。建议将苹果切块食用,避免直接用前牙啃咬。若发生矫治器损坏,家长需及时联系医生处理,延误可能延长矫正周期。
3、定期复诊检查
固定矫治需每4-6周调整弓丝力度,隐形矫治每2周更换牙套。复诊时医生会评估牙齿移动进度,调整矫治方案。家长应记录儿童佩戴隐形牙套的时间,每日需保证20小时以上佩戴时长,否则可能影响矫治效果。
4、正确佩戴矫治器
活动矫治器需按医嘱定时佩戴,夜间睡眠时不得随意摘除。初戴时可能出现短暂发音不清,通常1周内适应。若矫治器压迫黏膜形成溃疡,可使用口腔溃疡贴缓解,同时联系医生调整矫治器边缘形态。
5、预防黏膜损伤
矫治器摩擦可能引起颊黏膜或舌侧溃疡,初期可用正畸保护蜡覆盖尖锐部位。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加重黏膜损伤,出现溃疡时可短期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矫正期间出现持续疼痛或托槽松动需及时就医。
矫正期间建议选择软质高蛋白食物如蒸蛋、鱼肉,补充钙质促进牙槽骨改建。避免碳酸饮料防止托槽周围脱矿形成白斑。运动时佩戴防护牙套预防外伤,游泳后需彻底清洁矫治器。家长应建立矫正护理日记,记录饮食、佩戴时间及不适症状,复诊时供医生参考。若儿童配合度较差,可考虑使用矫治器佩戴计时器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