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小儿骨折怎么办才好得快呢

| 1人回答 | 48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骨折怎么办才好得快呢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婷婷
李婷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儿骨折可通过制动固定、营养支持、疼痛管理、康复训练、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小儿骨折通常由外伤、骨骼发育异常、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重复性应力损伤等原因引起。

1、制动固定

骨折后需立即用夹板或石膏固定患肢,避免二次损伤。上肢骨折可采用三角巾悬吊,下肢骨折需卧床制动。固定时间根据骨折类型和年龄差异,通常需要3-8周。固定期间需观察肢体末梢血运,防止固定过紧导致缺血。若出现皮肤发紫、肿胀加剧需及时调整外固定装置。

2、营养支持

骨折愈合需要充足钙质和蛋白质,建议每日摄入500毫升牛奶、1个鸡蛋、50克瘦肉。同时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可通过晒太阳或食用深海鱼类获取。避免过量摄入碳酸饮料和咖啡因,这些物质会阻碍钙质吸收。儿童可适当补充儿童钙剂,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疼痛管理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儿童适用止痛药。疼痛缓解后应逐步减量,避免长期用药。冷敷可缓解肿胀疼痛,伤后48小时内每2-3小时冰敷15分钟。注意观察患儿疼痛反应,持续剧烈疼痛可能提示固定不当或并发症。

4、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需循序渐进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初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后期增加主动锻炼。上肢骨折可进行抓握练习,下肢骨折先从床上抬腿开始。水中运动能减轻关节负担,适合早期康复。训练强度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

5、定期复查

骨折后1周、2周、4周需拍片复查愈合情况,生长板损伤需更密切随访。复查内容包括骨痂形成、对位对线、生长板状态等。若发现愈合延迟,可能需要调整固定方式或进行干预治疗。完全愈合后仍需每3-6个月复查,监测骨骼生长发育。

小儿骨折恢复期间应保证充足睡眠,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和对抗性活动,防止再次受伤。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多食用富含钙质的乳制品、豆制品和深绿色蔬菜。保持积极心态,家长可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分散患儿对疼痛的注意力。若发现患肢异常肿胀、皮肤温度改变或活动障碍加重,应立即就医检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蜱虫咬人后有什么感觉

蜱虫叮咬后通常无明显痛感,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瘙痒或轻微灼热感,部分人群可能毫无察觉。蜱虫叮咬的体感差异主要与个体敏感性、叮咬部位及携带病原体有关。

多数情况下,蜱虫叮咬初期仅表现为皮肤上附着黑色或棕褐色虫体,叮咬处可能出现直径1-2毫米的红色丘疹,伴随轻度瘙痒。由于蜱虫唾液含有麻醉成分,叮咬过程往往无痛,这使得部分人群在虫体吸血膨胀后才察觉。未携带病原体的蜱虫叮咬后,症状通常在1-2天内自行消退,仅需用镊子垂直拔出虫体并消毒处理即可。

少数情况下,蜱虫叮咬后24-48小时可能出现直径超过5厘米的游走性红斑,伴随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提示可能感染莱姆病等蜱传疾病。某些硬蜱叮咬后2-3周内可能出现高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表现为持续发热、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对蜱虫唾液过敏者可能在叮咬后数分钟内出现速发型超敏反应,表现为剧烈瘙痒、荨麻疹甚至呼吸困难。

发现蜱虫叮咬后应避免强行拍打或火烧虫体,使用尖头镊子紧贴皮肤夹住蜱虫头部缓慢垂直拔出,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后续2-4周需观察是否出现发热、皮疹等异常症状,野外活动时应穿浅色长袖衣物并使用驱虫剂预防叮咬。若出现异常红斑扩散或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病原体检测与针对性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