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腹泻后发烧怎么办

|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问题描述:
腹泻后发烧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腹泻后发烧可通过补液防脱水、调整饮食、物理降温、药物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腹泻后发烧可能与感染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轮状病毒感染、中暑等因素有关。

1、补液防脱水

腹泻伴随发烧容易导致体液大量流失,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散,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加重腹泻。每公斤体重补充50-100毫升液体,少量多次饮用。观察尿液颜色,若呈深黄色提示需要增加补液量。儿童可选用口服补液盐散,按照说明书配制后服用。

2、调整饮食

发病期间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面条等。避免高脂肪、高纤维、辛辣刺激性食物。症状缓解后可逐步添加香蕉、苹果泥等含钾食物。哺乳期婴儿应继续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者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饮食调整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促进恢复。

3、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时可采取物理降温措施。使用温水擦拭额头、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避免使用酒精擦浴。保持室内通风,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记录体温变化情况。物理降温无效或体温持续升高时需要及时就医。

4、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发烧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盐酸小檗碱片等止泻,配合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轮状病毒感染可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发热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混悬液,避免使用阿司匹林。所有药物都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5、就医检查

出现持续高热不退、频繁呕吐、血便、意识模糊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医生可能进行血常规、粪便培养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严重脱水患者需要静脉补液,细菌性痢疾等传染性疾病需隔离治疗。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出现腹泻发烧更应重视,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腹泻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脱水。恢复期继续清淡饮食2-3天,逐步恢复正常饮食。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观察大便性状和次数变化,记录体温波动情况。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餐具煮沸消毒。若症状反复或加重,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胃溃疡出血需要手术吗

胃溃疡出血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是否需要手术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胃溃疡出血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过多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呕血、黑便、腹痛等症状。 1、药物治疗:对于轻度胃溃疡出血,药物治疗是首选。常用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40mg每日一次、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150mg每日两次以及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1g每日四次。这些药物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 2、内镜治疗:对于中重度出血,内镜下止血是常见方法。内镜治疗包括注射肾上腺素、热凝止血和夹闭出血点。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大多数胃溃疡出血患者。 3、手术治疗:当药物治疗和内镜治疗无效,或出血量大危及生命时,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胃部分切除术和胃溃疡缝合术。手术可彻底止血,但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4、病因治疗:针对胃溃疡出血的病因进行治疗至关重要。如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进行根除治疗,常用方案为三联疗法如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需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改用对胃肠道刺激较小的药物。 5、饮食调理:胃溃疡出血患者在治疗期间需注意饮食调理。建议少食多餐,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可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同时补充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促进黏膜修复。 胃溃疡出血患者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治疗方式,药物治疗和内镜治疗是首选,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病例。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诱发因素,定期复查,预防复发。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胃溃疡的康复和预防。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