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小肠怎么检查才能查出来

|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肠怎么检查才能查出来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肠检查可通过胶囊内镜、小肠镜、CT小肠成像、磁共振小肠成像、X线钡餐造影等方式进行。小肠疾病可能由炎症、肿瘤、血管病变、感染、结构异常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出血、消瘦、肠梗阻等症状。

1、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通过吞服微型摄像头胶囊,无创观察小肠黏膜。适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克罗恩病等。检查前需空腹,胶囊随粪便排出。可能出现胶囊滞留风险,肠梗阻患者禁用。检查后可发现溃疡、血管畸形等病变。

2、小肠镜

小肠镜分为双气囊和单气囊两种,经口或肛门插入检查全小肠。可直接取活检或治疗,对肿瘤、狭窄诊断价值高。检查需麻醉,可能发生穿孔或出血。术前需清洁肠道,术后观察有无腹痛腹胀。

3、CT小肠成像

CT小肠成像通过口服对比剂和三维重建显示小肠壁及周围结构。能检测肿瘤、肠套叠、肠系膜病变,检查时间短。需提前服用肠道准备剂,对辐射敏感人群慎用。可评估肠壁增厚、淋巴结肿大等异常。

4、磁共振小肠成像

磁共振小肠成像无辐射,适合儿童和孕妇。通过口服对比剂显示肠腔和肠壁,对克罗恩病活动性评估有优势。检查时间长,幽闭恐惧症患者可能不适。能清晰显示肠壁水肿、瘘管形成等改变。

5、X线钡餐造影

X线钡餐造影通过吞服钡剂动态观察小肠蠕动和形态。可诊断憩室、狭窄、粘连等结构异常。检查后需多饮水排钡,便秘者慎用。能显示肠管扩张、钡剂通过受阻等征象,但对早期黏膜病变敏感性较低。

根据症状选择合适检查方式,复杂病例可能需要联合多种检查。检查前遵医嘱做好肠道准备,检查后注意观察不良反应。长期腹痛、便血、体重下降者应及时就诊,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肠道健康。疑似小肠疾病时需完善检查明确诊断,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经常口臭该吃什么药

经常口臭可通过口腔清洁、饮食调节、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口臭通常由口腔卫生不良、饮食习惯、消化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 1、口腔清洁:口腔卫生不良是口臭的常见原因。每天至少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定期使用漱口水,可以有效减少口腔细菌滋生,改善口臭。建议选择含氟牙膏和抗菌漱口水,如李施德林漱口水,每天使用两次。 2、饮食调节:某些食物如大蒜、洋葱等容易引起口臭。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苹果、胡萝卜,有助于清洁口腔。多喝水可以促进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干燥,从而缓解口臭。建议每天饮用8杯水,避免高糖和高脂肪食物。 3、药物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胃酸反流、胃炎等可能导致口臭。使用抗酸药物如奥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或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1g每日三次,可以缓解胃部不适,减少口臭。对于口腔感染,可使用抗生素如甲硝唑500mg每日两次,疗程7天。 4、生活习惯:吸烟和饮酒会加重口臭。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改善口臭。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慢跑,促进新陈代谢,减少口臭。 5、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牙周病、龋齿等口腔问题,可以有效预防口臭。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必要时进行专业洁牙。 日常饮食中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草莓,有助于增强口腔健康。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瑜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减少口臭。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口臭。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