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宝宝腹泻肚子咕噜响怎么办

|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问题描述:
宝宝腹泻肚子咕噜响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宝宝腹泻肚子咕噜响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腹部保暖、使用益生菌制剂、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腹泻伴随肠鸣音亢进通常由喂养不当、肠道感染、乳糖不耐受、过敏反应、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暂停添加新辅食,母乳喂养可继续,配方奶喂养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已添加辅食的婴儿可给予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腹泻期间减少单次喂养量,增加喂养频次以减轻肠道负担。

2、补充水分

每排便后补充口服补液盐Ⅲ溶液预防脱水,每次稀便后补充50-100毫升。可自制米汤加盐溶液替代,每500毫升米汤加1.75克食盐。观察排尿量及囟门凹陷程度判断脱水程度,出现哭时无泪需立即就医。

3、腹部保暖

使用40℃左右暖水袋隔衣热敷腹部,每次15分钟每日2-3次。顺时针按摩脐周促进肠蠕动恢复,按摩前清洁双手并涂抹婴儿油。避免腹部受凉导致肠痉挛加重,睡眠时穿戴棉质腹围。

4、益生菌制剂

可选用酪酸梭菌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或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改善消化功能。布拉氏酵母菌散对病毒性腹泻有辅助疗效,需用温水冲服避免高温破坏活性。连续使用不超过1周,症状无改善需停药就医。

5、及时就医

出现血便、持续呕吐、高热不退或嗜睡等严重症状时,需急诊处理。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可明确感染类型,细菌性腹泻需用头孢克肟颗粒抗感染。长期腹泻需排查食物蛋白诱导的小肠结肠炎综合征等过敏性疾病。

家长需记录每日排便次数、性状及尿量变化,便样可拍照留存供医生参考。恢复期逐渐增加饮食种类,避免生冷刺激食物。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注意奶瓶餐具消毒,家庭成员接触患儿后需规范洗手。如72小时内症状未缓解或体重下降超过5%,应前往儿科消化专科进一步评估。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脾虚胃热口臭吃什么药

脾虚胃热引起的口臭可遵医嘱使用藿香清胃胶囊、牛黄清胃丸、黄连上清片、保和丸、香砂养胃丸等药物。脾虚胃热多因饮食不节、湿热内蕴导致,常伴有口干口苦、舌苔黄腻等症状,需结合具体证型用药。

1、藿香清胃胶囊

藿香清胃胶囊由广藿香、栀子、防风等组成,能清热化湿、醒脾消滞,适用于脾胃湿热型口臭。该药可缓解胃脘灼热、食欲不振等症状,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需注意孕妇及脾胃虚寒者慎用。

2、牛黄清胃丸

牛黄清胃丸含人工牛黄、大黄、黄芩等成分,具有清胃泻火功效,主治胃火炽盛导致的口臭伴牙龈肿痛。其清热力度较强,不宜长期服用,腹泻患者及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黄连上清片

黄连上清片以黄连、连翘、薄荷等为主要成分,能清上焦热毒,改善胃热上攻引起的口臭、咽喉肿痛。服药期间可能出现轻微腹泻,属正常药物反应,若症状加重需及时就医。

4、保和丸

保和丸由山楂、神曲、半夏等配伍而成,擅长消食导滞、和胃清热,适用于食积化热型口臭。对于暴饮暴食后出现的口酸口臭效果显著,儿童用量需减半,糖尿病患者慎用含糖剂型。

5、香砂养胃丸

香砂养胃丸含木香、砂仁、白术等药材,侧重健脾祛湿、行气和胃,适合脾虚湿阻兼有郁热的口臭患者。该药性质温和,可辅助改善脘腹胀满、大便溏稀等脾虚症状。

除药物治疗外,脾虚胃热者需调整饮食习惯,避免烧烤、火锅等燥热食物,适量食用山药、薏苡仁等健脾食材。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舒畅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若口臭持续不缓解或伴随体重下降、反酸呕血等症状,应及时进行胃镜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日常可用淡竹叶、金银花等代茶饮辅助清热,但不宜替代正规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