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紫癜肾炎若病程超过3个月且伴随持续蛋白尿、血尿或肾功能异常,可能发展为慢性肾炎。紫癜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引起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其慢性化与病理类型、治疗时机及个体差异有关。
紫癜肾炎早期积极干预可降低慢性化概率。轻度患者表现为一过性血尿或微量蛋白尿,肾活检显示轻微病变,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大多预后良好。部分患者出现持续低补体血症或高血压,提示存在膜增生性病变,需长期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控制血压及蛋白尿。若病理显示新月体形成或肾小球硬化比例较高,肾功能可能渐进性下降,需通过低蛋白饮食联合复方α-酮酸片延缓进展,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少数患者因反复感染或治疗不规范导致病情迁延。持续大量蛋白尿超过1克/天或血肌酐进行性升高时,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加重,需采用环磷酰胺联合他克莫司强化免疫抑制。合并肾性高血压者需长期服用缬沙坦胶囊控制血压,同时监测尿β2微球蛋白评估肾小管损伤。终末期患者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时,需准备肾脏替代治疗。
建议患者定期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肾小球滤过率,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日常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优先选择鸡蛋清和淡水鱼肉。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病情稳定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血尿。出现水肿或尿量减少时应及时复查肾功能。
疤痕发硬可能与瘢痕增生、纤维组织过度修复、局部炎症反应、皮肤张力改变或瘢痕体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质地坚硬、颜色发红、伴随瘙痒等症状。可通过局部加压治疗、药物注射、激光干预、手术修复或放射治疗等方式改善。
1. 瘢痕增生
创伤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会导致胶原沉积异常,形成突出皮面的硬结。常见于烧伤、手术切口等深度损伤后,可能伴随疼痛或紧绷感。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或硅酮敷料进行干预。
2. 纤维组织修复
伤口修复后期胶原纤维重新排列时若发生紊乱,会形成致密结缔组织。多发于关节等活动部位,触摸时有明显僵硬感。建议联合使用积雪苷霜软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配合超声波导入治疗。
3. 慢性炎症
伤口反复感染或异物刺激可引起持续性炎症,导致肉芽组织纤维化。表现为疤痕红肿发热且质地坚硬。需采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卤米松乳膏控制炎症,严重时需行病灶清除术。
4. 皮肤张力异常
伤口愈合过程中受到持续牵拉力时,胶原纤维会沿张力方向过度生长。常见于胸部、肩背部疤痕,可能伴随挛缩畸形。建议早期使用减张器,成熟期可采用CO2点阵激光松解。
5. 瘢痕体质
遗传因素导致TGF-β等细胞因子分泌异常,易形成瘢痕疙瘩。好发于前胸、耳垂等部位,超出原伤口范围生长。需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配合浅层X射线治疗预防复发。
硬结疤痕需避免反复抓挠摩擦,日常可使用维生素E乳膏轻柔按摩。新愈合伤口应坚持使用医用硅胶制品压迫6个月以上,减少紫外线直射。关节部位疤痕需配合功能锻炼防止挛缩,若出现快速增大、溃疡等情况需及时就诊排查恶变可能。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