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肾结石经常随尿液排出通常是有益的,但需结合结石大小和症状判断。较小的结石自然排出可避免手术干预,但频繁排出可能提示代谢异常或泌尿系统结构问题。
直径小于5毫米的肾结石多数可通过尿液自然排出,这一过程可能伴随短暂尿频、尿急或轻微血尿。输尿管蠕动和尿液冲刷作用有助于结石移动,适当增加饮水量可促进排出。草酸钙结石和尿酸结石相对更容易随尿液排出,磷酸钙结石因质地较硬可能滞留。
反复排出结石需警惕高钙尿症、高草酸尿症等代谢性疾病,长期可能损伤尿路上皮。胱氨酸结石患者即使排出小结石也易复发,痛风患者尿酸结石排出后可能再次形成。存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时,结石频繁排出可能引发反复肾绞痛。
建议结石排出期间每日饮水量2000-3000毫升,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定期进行尿液分析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必要时完善24小时尿代谢评估。出现持续腰痛、发热或肉眼血尿应及时就医,避免继发尿路感染或肾功能损害。
肾衰竭CKD5期是指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此时肾功能已严重丧失,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毫升/分钟,需依赖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
慢性肾脏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分为5期,CKD5期是病情最严重的阶段。肾脏无法有效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导致毒素蓄积、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患者常出现严重水肿、乏力、食欲减退、皮肤瘙痒等症状,可能伴随高血压、贫血、骨矿物质代谢异常等并发症。此阶段肾脏功能不可逆,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需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替代肾功能。透析能部分替代肾脏的过滤功能,但无法完全模拟肾脏的内分泌和代谢调节作用。
肾衰竭CKD5期患者需严格限制水分、钠、钾、磷的摄入,避免高蛋白饮食加重肾脏负担。日常需监测血压、体重变化,预防感染,按时进行透析治疗。同时需关注心血管健康,定期检查血红蛋白、血钙、血磷等指标,必要时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磷结合剂等药物控制并发症。患者及家属应接受专业营养指导和心理支持,提高治疗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