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肾积水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尿毒症,但长期未治疗的严重肾积水可能增加尿毒症风险。肾积水通常由泌尿系统梗阻、结石或先天结构异常等因素引起,需根据病因及时干预。
肾积水早期多为尿液排出受阻导致肾盂扩张,此时肾功能尚可代偿。若及时解除梗阻因素,如通过药物排石或手术矫正狭窄,多数患者肾功能可恢复。轻度肾积水可能仅需定期复查,观察积水变化,同时控制水分摄入避免加重负担。部分患者需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枸橼酸氢钾钠颗粒等药物促进排尿,或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处理结石。
当肾积水持续进展至双侧肾脏严重受损时,可能引发不可逆的肾功能衰竭。长期高压状态会导致肾单位萎缩,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最终发展为尿毒症。此类患者常伴随贫血、电解质紊乱及高血压等症状,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肾移植治疗。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等未及时手术的儿童患者,更易出现进行性肾功能恶化。
建议肾积水患者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日常需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憋尿及高盐饮食。若出现排尿困难、腰背部胀痛或血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评估梗阻原因,防止肾功能进一步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