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5次阅读
小孩一般无须主动掏耳屎。耳道具有自洁功能,耳屎通常可自行排出,频繁掏耳可能导致耳道损伤或感染。
1、自洁功能耳道皮肤生长方向及咀嚼动作有助于耳屎自然向外移动,家长只需观察耳廓可见部分是否清洁即可。
2、损伤风险使用棉签等工具可能将耳屎推向深处,甚至划伤耳道皮肤,建议家长避免自行操作。
3、感染概率不当掏耳可能破坏耳道酸性环境,增加细菌感染风险,若发现孩子频繁抓耳或听力下降需就医。
4、异常情况当耳屎凝结成硬块堵塞耳道或引发疼痛时,家长应带孩子至耳鼻喉科由专业医生使用器械取出。
日常可用湿润纱布清洁孩子外耳廓,避免洗澡时耳道进水,若发现耳屎呈深褐色块状或伴随异味应及时就诊。
新生儿胆汁淤积可通过光疗、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通常由胆道闭锁、遗传代谢病、感染或胆汁酸合成障碍等原因引起。
1、光疗蓝光照射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适用于轻度胆汁淤积。需监测皮肤黄疸变化,避免光疗相关发热或腹泻。
2、药物治疗熊去氧胆酸可促进胆汁排泄,苯巴比妥能增强肝酶活性。用药需严格遵医嘱,警惕药物性肝损伤风险。
3、营养支持中链甘油三酯配方奶有助于脂肪吸收,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可预防佝偻病等并发症。需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
4、手术治疗胆道闭锁需在出生后60天内行葛西手术,胆总管囊肿等畸形需手术矫正。术后需长期随访肝功能。
家长需记录患儿大便颜色及体重变化,避免高脂饮食,定期复查肝功能与超声。母乳喂养者母亲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