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过度换气抽搐怎么办

|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问题描述:
过度换气抽搐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邵自强
邵自强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过度换气抽搐可通过调整呼吸、心理疏导、药物治疗、氧疗、钙剂补充等方式缓解。过度换气抽搐通常由情绪激动、低钙血症、呼吸性碱中毒、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调整呼吸

通过缓慢深呼吸或使用纸袋罩住口鼻回吸二氧化碳,帮助恢复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避免快速浅呼吸加重碱中毒,可采取腹式呼吸法,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缓慢收缩腹部,重复进行5-10分钟。若在运动后发生,需立即停止活动保持静息。

2、心理疏导

焦虑或惊恐发作诱发的抽搐需平复情绪,可通过引导关注外界物体、计数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建议家属保持冷静,用平缓语调安抚,避免强化紧张情绪。长期反复发作者需接受认知行为治疗,学习应对应激的技巧。

3、药物治疗

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地西泮片缓解肌肉痉挛,或帕罗西汀片调节焦虑情绪。呼吸性碱中毒引发抽搐时可能需要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禁用镇静类药物需在排除癫痫等其他病因后使用。

4、氧疗干预

血氧饱和度降低时给予低流量吸氧,维持氧分压在60-80mmHg。监测动脉血气分析,避免过度纠正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合并慢性肺病患者需控制氧浓度不超过35%。

5、钙剂补充

低钙血症患者需口服碳酸钙D3片,或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补钙期间监测血钙浓度,防止高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者需长期补充骨化三醇胶丸调节钙磷代谢。

发作期间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声光刺激。日常可练习冥想或瑜伽降低应激反应,限制咖啡因摄入。有反复发作史者应随身携带医用警示卡,记录发作诱因与持续时间。建议完善电解质检查、脑电图与肺功能评估,排除潜在器质性疾病。儿童患者家长需学习急救措施,发作时固定患儿肢体防止碰撞伤。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冠心病与低密度脂蛋白的关系是什么

冠心病与低密度脂蛋白的关系密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血管壁沉积形成斑块,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冠心病。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1、斑块形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使血管腔狭窄,影响血液流动,增加心脏负担。通过饮食调节和运动,如减少饱和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延缓斑块形成。 2、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腔逐渐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狭窄严重时可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通过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20mg、瑞舒伐他汀10mg、辛伐他汀40mg,可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减少血管狭窄风险。 3、斑块破裂: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使斑块不稳定,容易破裂。斑块破裂后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通过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可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风险。 4、炎症反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引发炎症反应,加剧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炎症反应使斑块更容易破裂,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通过抗炎药物,如秋水仙碱0.5mg、甲氨蝶呤10mg,可减轻炎症反应,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5、代谢异常: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常伴随代谢异常,如胰岛素抵抗、高血压等。这些代谢异常进一步增加冠心病风险。通过综合干预,如控制血糖、血压,可改善代谢异常,降低冠心病发生概率。 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关键措施之一。饮食上应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运动方面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定期监测血脂水平,根据医生建议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冠心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