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粉碎性骨折可通过复位固定、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粉碎性骨折通常由高能量创伤、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重复应力损伤、骨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复位固定
闭合复位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粉碎性骨折,通过手法牵引使骨折端恢复对位,配合石膏或支具外固定。开放性骨折需彻底清创后复位,采用外固定架维持稳定性。儿童青枝骨折可采用弹性髓内钉固定,避免损伤骨骺。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2、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骨质疏松患者需联合阿仑膦酸钠片、碳酸钙D3片进行抗骨松治疗。中药方面可选用伤科接骨片促进骨痂形成,或云南白药胶囊改善局部血运。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3、物理治疗
急性期48小时后可开始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促进钙盐沉积。消肿期采用超声波治疗改善微循环,配合冷敷减轻软组织肿胀。骨折愈合中期引入经皮电神经刺激缓解疼痛,后期通过蜡疗松解关节粘连。治疗过程中需根据影像学结果调整参数,避免过早负重。
4、手术治疗
关节内粉碎骨折需行解剖复位内固定,常用锁定加压钢板或髓内钉系统。严重骨缺损病例可采用自体髂骨移植或同种异体骨植入。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建议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后需预防深静脉血栓,早期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
5、康复训练
固定期进行患肢远端关节主动活动,如踝泵运动预防血栓。拆除外固定后逐步开展关节活动度训练,使用CPM机辅助膝关节功能恢复。肌力训练从徒手抗阻过渡到器械训练,骨折临床愈合后加入平衡协调训练。整个康复周期需持续6-12个月,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
粉碎性骨折恢复期间应保证每日500ml牛奶或等效钙制品摄入,多食用西蓝花、豆腐等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戒烟限酒避免影响骨愈合,卧床期间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康复训练需在专业治疗师指导下循序渐进,避免过早负重导致内固定失效。出现患肢麻木、剧烈疼痛或皮肤发绀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