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吃饭没胃口还恶心想吐可能与消化不良、胃炎、妊娠反应、肝胆疾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病因治疗等方式改善。
1、消化不良暴饮暴食或进食油腻食物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减缓,表现为腹胀、反酸。建议少食多餐,避免高脂饮食,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复方消化酶胶囊等促胃肠动力药物。
2、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损伤胃黏膜,引发上腹隐痛、嗳气。需完善胃镜检查,可选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保护胃黏膜药物。
3、妊娠反应孕早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会刺激呕吐中枢,常伴晨起恶心。建议选择苏打饼干等碱性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6片。
4、肝胆疾病胆囊炎或肝炎可能导致胆汁分泌异常,出现厌油、皮肤黄染。需检查肝功能及腹部超声,可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利胆护肝药物。
日常保持饮食清淡,避免空腹饮用咖啡或浓茶,若症状持续超过一周或出现呕血、消瘦等表现需及时消化内科就诊。
宝宝6天未排便可能由喂养不足、水分摄入少、肠道功能未成熟、先天性巨结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腹部按摩、药物干预、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
1、喂养不足母乳或配方奶摄入量不足导致粪便形成少。建议家长增加单次喂养量或缩短喂养间隔,观察宝宝饥饿信号,母乳喂养需确保有效吸吮时间。
2、水分缺乏高温环境或发热时水分丢失增多。家长需在两次喂奶间喂5-10毫升温水,母乳喂养母亲应保证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
3、肠道功能紊乱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衡、乳糖不耐受有关,表现为腹胀、哭闹。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乳果糖口服溶液等益生菌或缓泻剂。
4、器质性疾病先天性巨结肠或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导致顽固性便秘,伴随呕吐、体重不增。需儿科进行肛门指诊、钡灌肠造影等检查,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每日记录宝宝进食量与排便特征,进行顺时针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若出现拒食、呕吐或血便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