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婴幼儿大便常规指标主要包括颜色、性状、白细胞、红细胞、隐血试验、脂肪球、寄生虫卵等检测项目,用于评估消化吸收功能、感染或过敏等情况。
1、颜色
正常婴幼儿粪便呈黄色或黄绿色,母乳喂养儿可能偏金黄色。异常颜色如白色陶土样提示胆道梗阻,黑色可能因上消化道出血,红色血丝可能与肛裂或肠道出血有关。家长发现颜色异常需及时留取标本送检。
2、性状
母乳喂养儿粪便多呈糊状或软膏样,配方奶喂养儿粪便稍成形。水样便常见于病毒性肠炎,蛋花汤样便多见于轮状病毒感染,黏液脓血便需警惕细菌性痢疾。采集标本时应选取异常部分送检。
3、白细胞
正常粪便偶见白细胞,每高倍镜视野超过10-15个提示肠道感染。细菌性肠炎可见大量白细胞伴脓细胞,病毒性肠炎通常白细胞增多不明显。检测前应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影响结果。
4、红细胞与隐血
正常粪便无红细胞,隐血试验阴性。阳性结果可能由肠套叠、牛奶蛋白过敏、感染性肠炎等引起。母乳喂养儿若母亲乳头皲裂也可能导致假阳性,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
5、寄生虫与脂肪球
正常粪便无寄生虫卵,脂肪球少量存在。大量脂肪球提示脂肪泻,可能因乳糖不耐受、胰腺功能不全等。发现寄生虫卵需进行驱虫治疗,常见有蛲虫卵、蛔虫卵等。
家长采集婴幼儿粪便标本时需注意:使用清洁干燥容器,1小时内送检;避开尿布吸水部分取样;腹泻患儿取黏液脓血部分;检查前3天避免铁剂、动物血制品摄入。日常需观察宝宝排便频率、哭闹情况、体重增长等,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母乳喂养母亲应保持饮食清淡,配方奶喂养儿可考虑更换水解蛋白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