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口腔科

12岁会得手足口病吗?

| 1人回答 | 49次阅读

问题描述:
12岁会得手足口病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12岁儿童可能会得手足口病,但概率相对较低。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但青少年及成人也可能感染。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疱疹及手足皮疹,多数病例症状较轻。

手足口病在学龄前儿童中高发,与该年龄段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卫生习惯较差有关。12岁儿童免疫系统相对成熟,且多数已通过既往感染或疫苗接种获得一定免疫力,感染风险显著降低。但若未接触过相关病毒或免疫力低下时仍可能发病。青少年感染后症状通常较幼儿轻微,表现为低热、少量皮疹,病程约3-7天。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咽痛、食欲下降等非典型症状。

极少数情况下,12岁儿童感染后可能发展为重症,尤其存在免疫功能缺陷或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时。重症病例可能出现持续高热、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抖动或嗜睡,需警惕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近年柯萨奇病毒A6型等新型肠道病毒流行,导致大龄儿童及成人感染率有所上升,皮疹范围可能扩展至四肢近端或躯干。

预防手足口病需注意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患病期间应隔离休息,保持口腔清洁,选择温凉流质饮食。若出现持续高热、呕吐或精神萎靡等症状,家长需立即带孩子就医。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临床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重症病例需住院观察。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手足口病出院之后还是起泡泡是怎么回事

手足口病出院后仍出现疱疹可能与病毒未完全清除、继发感染或免疫反应有关。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出院后疱疹反复需考虑病毒残留、护理不当、免疫力低下等因素。

1、病毒未完全清除

部分患者出院时体内病毒载量较低但未完全清除,可能导致疱疹反复。肠道病毒在体内存活时间较长,尤其免疫功能较弱者更易出现症状反复。此时需复查血常规及病毒检测,避免剧烈活动,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辅助治疗。

2、继发细菌感染

疱疹破溃后未及时处理可能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表现为疱疹渗出、红肿加重。这种情况需进行创面分泌物培养,确认感染后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同时配合生理盐水湿敷。家长需每日检查患儿皮肤,避免抓挠。

3、免疫反应延迟

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可能导致迟发性超敏反应,表现为新发疱疹伴瘙痒。这种情况通常无需抗病毒治疗,可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口服氯雷他定糖浆减轻过敏反应。建议家长加强患儿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制剂。

4、重复感染新病毒

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型是主要病原体,但不同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患儿可能接触其他型别病毒导致再次感染,需通过咽拭子病毒分型确认。确诊后需隔离处理,对污染物品用含氯消毒剂消杀,密切接触者需观察一周。

5、基础疾病影响

合并湿疹、特应性皮炎等皮肤疾病患儿更易出现疱疹迁延,此类情况需同步治疗原发病。可短期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控制炎症,配合医用敷料保护创面。日常选择无刺激衣物,沐浴水温不超过38℃,沐浴后立即涂抹保湿霜。

患儿出院后应继续隔离2周,每日监测体温及疱疹变化。饮食以温凉流质为主,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口腔溃疡。衣物床单需每日煮沸消毒,玩具用紫外线照射处理。若疱疹持续超过5天不结痂、伴随高热或精神萎靡,需立即返院排查心肌炎等并发症。恢复期可适量补充乳铁蛋白粉帮助提升免疫力,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