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会得胃癌吗

|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问题描述:
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会得胃癌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龚新宇
龚新宇 中日友好医院 副主任医师

感染幽门螺杆菌不一定会得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但发展为胃癌的概率较低,主要与感染持续时间、胃黏膜病变程度、遗传易感性、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1、感染持续时间:

长期未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持续损伤胃黏膜,增加胃癌风险。建议感染者及时就医,通过抗生素联合治疗根除细菌。

2、胃黏膜病变程度:

若感染已导致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癌变风险相对升高。需定期胃镜监测,必要时进行黏膜切除等干预。

3、遗传易感性:

有胃癌家族史者感染后风险略高。此类人群应更积极筛查,可考虑检测CDH1等遗传基因。

4、生活习惯:

高盐饮食、吸烟酗酒等会协同增加致癌风险。调整饮食结构并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风险。

建议感染者遵医嘱规范治疗,根除后每1-2年复查呼气试验,日常避免共用餐具以预防重复感染。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是什么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由口腔感染、皮肤黏膜损伤、侵入性医疗操作、基础心脏病等因素引起。

1、口腔感染

龋齿或牙周炎可能导致细菌入血,日常需保持口腔卫生,定期洁牙,急性期可使用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治疗。

2、皮肤黏膜损伤

皮肤破损或纹身穿刺等行为可能引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伤口需及时消毒处理,严重时可选用苯唑西林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药物。

3、侵入性医疗操作

导管置入或内镜检查可能导致医源性感染,操作前需评估感染风险,术后出现发热需排查感染,常用抗生素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4、基础心脏病

心脏瓣膜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易发生草绿色链球菌定植,可能与血流湍流导致内皮损伤有关,典型表现为Osler结节、Janeway损害,需长期预防性使用青霉素V钾片。

建议高风险人群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的心脏负荷增加,出现持续发热伴心脏杂音时应及时进行血培养检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