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鼻炎导致反复感冒儿童

| 1人回答 | 77次阅读

问题描述:
鼻炎导致反复感冒儿童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鼻炎导致反复感冒的儿童可通过生理盐水冲洗、抗组胺药物、鼻用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反复感冒可能与鼻腔黏膜屏障受损、免疫功能低下、过敏原持续刺激、腺样体肥大、鼻窦炎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发热等症状。

1、生理盐水冲洗

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或洗鼻器冲洗鼻腔,有助于清除鼻腔分泌物、过敏原及病原体,减轻黏膜水肿。操作时需使用专用器械,避免呛咳,建议家长每日协助儿童进行1-2次冲洗,水温需接近体温。该方法对过敏性鼻炎和感染性鼻炎均适用,但急性中耳炎发作期禁用。

2、抗组胺药物

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等第二代抗组胺药可阻断组胺受体,缓解鼻痒、喷嚏等症状。适用于过敏性鼻炎患儿,需连续使用2-4周,服药期间可能出现嗜睡、口干等反应。家长需注意药物不与果汁同服,避免影响药效。

3、鼻用糖皮质激素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能局部抗炎消肿,改善鼻通气。需持续使用1-3个月见效,用药前应摇匀,喷头避免直对鼻中隔。长期使用可能引起鼻腔干燥,建议配合凡士林涂抹鼻腔。严重鼻息肉患儿需加大剂量。

4、免疫调节剂

细菌溶解产物胶囊、匹多莫德口服液等可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免疫力,减少呼吸道感染频率。需在感冒间歇期连续服用2-3个月,可能出现腹泻等胃肠反应。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儿慎用,用药期间应监测淋巴细胞亚群。

5、手术治疗

对合并腺样体肥大Ⅲ度以上、药物无效的慢性鼻窦炎患儿,可考虑腺样体切除术或鼻内镜手术。术后需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继续鼻腔冲洗3-6个月。家长应关注术后睡眠呼吸监测,防止粘连等并发症。

日常需保持室内湿度50%-60%,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和毛绒玩具,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饮食上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南瓜及含锌的牡蛎等食物,冬季外出佩戴口罩。建议每3-6个月复查鼻内镜和免疫功能,合并哮喘者需同步控制下气道炎症。急性感染期应及时就医,避免滥用抗生素。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儿童慢性鼻炎还有息肉

儿童慢性鼻炎伴息肉通常需要耳鼻喉科就诊,可能与过敏、感染、解剖结构异常、免疫因素、环境污染等有关。慢性鼻炎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嗅觉减退,合并息肉时可出现持续性鼻塞、睡眠打鼾、头痛等症状。

1、过敏因素

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刺激可能导致鼻腔黏膜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可诱发息肉形成。患儿可能出现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建议家长定期清洗床品并使用除螨仪,避免接触毛绒玩具。医生可能开具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或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减轻炎症。

2、反复感染

细菌或病毒反复感染可导致鼻窦-鼻腔黏膜持续充血肿胀,常见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患儿常有黄脓涕、面部压痛表现。急性期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配合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保持清洁。

3、解剖结构异常

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结构问题可阻碍鼻腔通气引流,增加息肉发生概率。这类患儿通常有常年单侧鼻塞,可能伴随鼻出血。医生可能建议鼻内镜评估,严重时需行鼻窦CT检查明确病变范围。

4、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紊乱如纤毛运动障碍综合征患儿更易发生鼻息肉,常合并慢性咳嗽、中耳炎。这类情况需进行免疫球蛋白检测,可能需长期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改善黏液排出,必要时需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调节免疫。

5、环境刺激

二手烟、雾霾等污染物持续刺激鼻腔黏膜,可加重炎症反应。患儿接触污染物后可能出现鼻部灼热感、频繁揉鼻动作。家长需保持室内空气净化,外出时佩戴防护口罩,医生可能推荐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控制黏膜水肿。

日常需保持室内湿度50%-60%,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1-2次。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适量食用西蓝花、猕猴桃等。避免用力擤鼻导致中耳炎,睡眠时可抬高床头15度改善通气。若出现发热、视力改变或剧烈头痛应立即复诊,息肉较大或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能需鼻内镜下切除术。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