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输尿管上中下分段标准是什么

|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问题描述:
输尿管上中下分段标准是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青
李青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输尿管分段标准通常分为上段、中段和下段,具体以解剖学标志为界:上段为肾盂至骶髂关节上缘,中段为骶髂关节上缘之间,下段为骶髂关节下缘至膀胱入口。

输尿管上段起自肾盂,沿腰大肌前方向下延伸至骶髂关节上缘水平,此段与肾血管、生殖血管相邻,易受腹膜后病变影响。中段位于骶髂关节上下缘之间,跨越髂血管前方,此处管腔相对狭窄,是结石易嵌顿部位。下段自骶髂关节下缘至膀胱壁内段,在女性与子宫动脉交叉,在男性与输精管相邻,末端斜行穿入膀胱形成抗反流结构。临床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尿路造影或逆行造影可明确分段,手术或置管时需注意各段毗邻结构差异。

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减少高草酸食物摄入,避免久坐或憋尿。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超声或尿常规排查输尿管病变。输尿管分段知识有助于精准描述病变位置,但具体诊疗需由专业医生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尿常规如何确定非淋菌尿道炎?

尿常规检查无法直接确诊非淋菌尿道炎,但可通过白细胞酯酶阳性、脓尿等间接指标提示炎症,确诊需结合尿道分泌物核酸检测或培养。非淋菌尿道炎主要由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于不洁性接触后。

尿常规中白细胞酯酶阳性反映尿路存在炎症反应,但无法区分细菌或非细菌性病因。镜检每高倍视野白细胞超过5个提示脓尿,但淋球菌性尿道炎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部分患者尿液中可见少量红细胞,可能与尿道黏膜损伤有关。尿常规检查前应避免排尿2小时以提高检出率,但过度憋尿可能导致假阴性。

确诊需采集尿道分泌物进行沙眼衣原体核酸检测或解脲支原体培养,这两种病原体占非淋菌尿道炎病因的绝大多数。部分医疗机构采用尿沉渣PCR检测,其敏感度可达90%以上。少数情况下需排除阴道毛滴虫感染,该病原体可通过湿片镜检检出。合并前列腺炎时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症状,但尿常规表现与非淋菌尿道炎相似。

建议出现尿道分泌物、排尿灼痛等症状时尽早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治疗期间应禁止性行为,性伴侣需同步检查。日常保持会阴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选择纯棉内裤并每日更换。治疗后需进行病原学复查,治愈前禁止无保护性行为。